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大家好,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玺印书籍「上海博物馆藏印选谁写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石安
“敬事”盾形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战国玺印,材质为青铜。
图: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古玺“敬事”朱文印
“敬事”是古代常见的吉语印。“敬事”意指谨言慎行、敬天乐事。早在孔子的《论语》中即多见“敬事”字眼及相关描述。如《论语.学而》中即有““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卫灵公》中有云:“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某种程度上,“敬事”也是儒家核心思想的重要体现。
图:“敬事”盾形印在上海博物馆印章馆公开展示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发展史的一大高峰,甚至已经构建好了影响至今的哲学思想体系。对中华传统美德和高尚道德的追求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标准,比如孔子的“仁、义、礼、智、信” 的儒家思想,老子“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墨子“兼爱”“非攻”“尚贤”的墨家思想。其中,又以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最为深远。而孔子又把“崇德”精神置于道德的首要位置。“敬事”一词则很好地体现了这样的思想。
图:战国古玺——吉语印
上古时期,吉语印往往多用于私玺中,吉语印的形式多样,常见有方形或长方形,也多见异形印,如三角形、圆形、心形,以及和这枚古玺类似的盾形,甚至还有相同或不同图形的组合印(或称连珠印)等等,不一而足。
这方上博藏印经考证是战国时期的燕国印,大概是印主人随身佩带以便时刻提醒自己谨慎处事、恭敬奉事,注意保持高尚道德情操所用。
印面品赏上,这方印的线条细劲工稳又富于变化,秀劲圆融又不失古茂拙朴,散发出秦汉古玺所特有的历史久远的静穆浑朴之气。此印的篆法工整,随形而变,线条圆润有致(大量圆笔运用,以及线条相交的结点效果,隐隐显现后世元朱文印的发韧之迹)。
章法上,整方印布局匀整,空间疏朗,气息通畅,字形安排通过挪让、呼应、变形等的处理形成绝妙的平衡感和稳定感(虽是上方下圆的盾形,各字却随形成变而显得重心平稳,产生奇特的稳定感)和对称美(如虽是两字却安排成左中右三部分均匀分布,中上和左下右下的对称安排和呼应关系所形成的稳定之感)。齐白石曾对秦汉金篆等上古时期印作有论印诗云:“纵横歪倒贵天真,削作平匀稚子能。”
和后世印章(包括汉印)相比,先秦古玺在自然之美的体现方面更胜一筹,率性、天然的艺术美感和朴素气息是这一时期印作的重要特征。
当我们欣赏先秦古玺时,往往会惊讶于上古时期的制印作何以能有如何高超的艺术美感,竟能带给我们如此美妙的艺术感受。我们很难说得清为何当时的铸印工匠已经有如何高超的艺术眼光和意识:抑或是先民们因其时所处社会自然形成的原始朴素的审美情趣所致,又或是不事雕琢造作自然之美的本来面目,还是因为作品经历漫长历史和风物锈蚀斑驳变化所致,又或是后人今之视昔的化简为繁的解读之故。在今人看来,几千年以前的铸工们对汉文字的字形变化和布局安排的高超把握能力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感谢智慧的先民为我们留下如此精彩的印作。
图:战国异形私玺印
另外,就文字内容而言,先秦私玺往往以祈福、辟邪、箴言一类的文字入印,比如“昌”、“大吉”、“日利”、“大吉昌内”,以及“敬事”等等,这类印章主要用于表达主人祈福求吉、祈求长寿、驱魔辟邪、修身养性之类的美好意愿。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私玺印是我国印章史上的早期“闲章”。
图:战国吉语印“昌”“大吉昌内”
纵观中国印章史,无论是先秦古玺,还是明清以来的文人篆刻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以“敬事”为内容的印作。石安试收集一些,以飧诸君。
图:战国时期“敬事”古玺印一组
图:文人篆刻家所刻“敬事”印一组
(文/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