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巴金《家》高觉新人物形象分析「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人物分析」

时间:2022-12-21 11:41:20 来源:乐从心

大家好,巴金《家》高觉新人物形象分析「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人物分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里戴的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账。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巴金《家》

《家》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于1931年。巴金用自己平静的笔触,给我们讲述了在成都地区的一个封建家族里悲欢离合的故事。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背负着时代的命运,有着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在我眼里,高觉新是书中最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个人物。

高觉新是新时代青年,但他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一边接受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认同封建伦理道德,同时又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崇尚解放自由,对封建家庭的腐败感到极度不满,性格很矛盾,也十分复杂。

书写的是人,但反映的却是真实的社会。那我今天就来分析一下,高觉新的命运真的无法自我掌控吗?在我看来,可以从他复杂的性格特点、性格形成的思想根源和这一形象塑造的意义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觉新这个人物。在文章最后一部分,我会结合觉新的人生经历来谈谈对我们现实的思考与启示。

觉新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懦弱的不反抗主义者,向旧思想妥协而又受“五四”新思潮影响的矛盾集合体

高觉新从小就很聪明,在学校里一直是个成绩优良的学生。他对化学有浓厚兴趣,打算中学毕业以后到德国留学。在爱情方面,与他的梅表妹青梅竹马,已经做好了迎娶她的打算。

觉新的这些美梦其实完全是可以实现的。然而,家长却因为意气之争取消了他和梅表妹的婚事,又在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对象是一位素未谋面的李家姑娘瑞珏,原因是“你现在中学毕业了……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这样就简单地把觉新的未来安排好了。

面对这样的安排,“他不做声,只是点着头,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的“点头”轻而易举就断送了自己的美梦,不仅爱情宣告破灭,他的求学之路也到此结束。

觉新结婚了,长辈们得到满足了,我们可以看到他婚后的生活,他丢开了自己一直喜欢的化学,把平日翻看的书籍整齐地放在书橱里,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他打牌,看戏,喝酒,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的父亲给他找好了一个工作,让他到西蜀实业公司去办事,他也只是听着、应着,不表达自己的意愿。可见,除了婚姻,他在事业上也顺从了长辈安排,没有半点反抗的思想。

高觉新的内心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沉默地接受与自己的新思想是背离的,他完全没想过反抗吗?他肯定在心里有过很多的挣扎。但是他作为高家的家族继承人,他被人推上了封建家庭维护者与执行者的位置,不得不接受封建传统的观念,并且奉为行动的准则,为了不失去这个家的“体面”。

明知道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专制无道,依然去拥护它、维护它,这归根于觉新并没有彻底觉醒起来,更不敢付诸行动,而只能终日在灵魂的煎熬中苦苦挣扎。了解高觉新这样的性格特点,结合到我们的现实生活,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发:

① 敢于行动,才是出路

伏尔泰说:“人生来就是为了行动,就像火光总是向上腾。”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如高觉新一样:想得多,有梦想,但总不敢去行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其实只要我们真正去做了,开头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有梦想,就去付诸于实行,立即行动,勇敢去做才有出路。

② 人活一世,要有自己主见

高觉新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他没有自己主见,他一切听从家里安排,完全不去思考,全然接受。人活着,不光是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

我们生而为人,就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这样才不会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靠自己的脚走路,自己的脑袋思考,忠于自己。像高觉新这样,老是顾虑别人的想法,做任何事情都捆手捆脚的,没有半点自己的思想。

生命可贵之处就是能够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真正去做好自己。

③ 懦弱的性格是成事的阻碍

高觉新本来是计划出国留学的,但懦弱的性格导致他错失机会。人为什么会懦弱,归根结底是心里没有底气,不够自信。

我们不要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个人的价值不应该被别人的看法所绑架。有时候我们需要冷静地接纳自己,认同自己的价值所在。

在现实生活中,未知的恐惧会让我们踌躇退缩,这时候我们就得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克服内心的懦弱。

02、觉新悲剧性格形成的思想根源:性格懦弱,长房长孙这个特殊身份的约束,处于时代新旧交替的时刻,成为时代牺牲者

① 个人原因:他被人玩弄着,像一个傀儡,又被人珍爱着,像一个宝贝

觉新本来是一个对未来怀有憧憬,有理想的新青年。却一直按照家族长辈的意志来生活。他失去了母亲,又无法与心爱的梅结合,父亲采用可笑的抓阄方法,和素不相识的女人结婚,听从父辈安排到西蜀实业公司上班。甚至为了维护家族各房人的“和平”,奔走于各房人之中,与她们打牌,帮她们买东西,照看孩子。

他没有悲喜,只有默默地接受。这让我们看出了觉新性格上的弱点,他太懦弱了,面对很多事情时过多地选择了逃避、隐忍、顺从。

后来父亲去世了,作为长房长孙的他,面对家族的重担,他不得不挺身而出,全扛在身上。在他上面有一个继母,下面有两个尚在读书的弟弟,还有两个在家的妹妹。而这一年,他才只有20岁。

没有人能看出觉新内心的波涛汹涌,他只是平静地践行着这个身份该做的所有事情,哪怕这个责任他根本不能承受,依然死扛到底。

瑞珏是她明媒正娶的妻子,是一个温婉贤淑的女子。婚后没多久,就给他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觉新就像天下间所有的父母一样,把自己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仿佛儿子的身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和滋润的雨露。

在我看来,觉新是个善良的人。他对自己妻儿的爱,都是出自一片真心。他愿意为了他们的安稳生活,而甘愿做一个牺牲者。他身上依附了所有人的希望,而他用牺牲自己来回报所有人。但他不知道,不知不觉中,他失去了自己不曾察觉却视若珍宝的一切。

觉新曾经说过:“我不反抗,因为我不愿意反抗,我自己愿意做一个牺牲者”。可见他自己从没有想过反抗,正因为他没有反抗的勇气,所以只会选择毫无原则的顺从。觉新的悲剧命运就是在这样的性格使然下逐步展开的。

② 家族原因: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

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是这个大家庭的继承人。这个特殊的身份像个紧箍咒一样约束着他,决定了他的使命是承担起整个家族的重任,家族就是他整个人生的中心,他所做的一切都必须以这个家族为重。

为了树立长房长孙的形象,维护家族的利益,身为长房长孙的他就必须以一个当家人的身份出现。因此,在很多事情上面,他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他认为这些都是正常事,即使他内心并不愿意,他只能克制和压抑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正是由于他的这样一个特殊地位,加上从小到大他所受的封建传统教育,使他的生命活力和棱角慢慢消磨殆尽,逐渐造就了他懦弱、顺从的性格。

在祖父过世后,陈姨太说为了避免“血光之灾”,觉新的妻子瑞珏不能在家中生产,必须到城外去生产。觉新在内心里明明知道这是封建迷信,相信科学,追求新思想的他还是照办了。

觉新他说的“高家非要我来撑场面”,他比兄弟们更多地承受了封建教义的熏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孝悌为先”的思想。在幼年,觉新就立下了只要将来做八府巡按,父母就可以扬眉吐气的志向。他也自愿为了维护这个大家庭而牺牲,为自己套上封建礼教的枷锁。

后来瑞珏难产,他还守着“不能进月房”的教训,任着自己的妻子痛苦地哀号,他只是“用手蒙住耳朵”、“疯狂的走到窗前伸长脖子去望”。瑞珏最终死了,觉新是爱自己妻子的,但是这份爱却无法使觉新走出被封建礼教思想囚禁的牢笼,他自责地说着“我害了她”。

在我看来,他没能在妻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来到妻子身边,没能跟所爱的人诀别,内心是很悲痛的。但隔着的这扇门并没有力量,却压着他不敢往前迈上一步。这扇小小的门,其实就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压着他无法动弹。

梅表妹去世的时候,他知道了永恒。妻子瑞珏的难产而死,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我们觉得觉新该会醒悟了。但当弟弟觉慧要离开这个家的时候,觉新先是劝告,经过一段思想的挣扎,他终于妥协。他告诉弟弟,要用钱尽管放心用,不管进什么学堂读书,他要接济学费。

在这里我们看出了觉新还不会轻易反抗,因为他依然要做自己两个弟弟的坚强后盾,为了他们的出走,支持他们,他必然继续在这个无情冷酷的高公馆继续生活下去。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没有讨厌过觉新的懦弱,我只同情他的懦弱,他的懦弱的后面是无私,是成全,这才是一个大哥应有的形象。

③ 社会原因:阳光还没照进他的生活,便被黑漆漆的封建大门挡住了他追寻的太阳光

觉新在家中虽奉行“作揖主义”,遵循家族中一切安排。但他常与两个弟弟阅读先进文化刊物,并且默许弟妹去新式学堂上学,接受新文化教育。

当高老太爷要给他弟弟高觉民包办婚姻时候,他没有像以前那样唯唯诺诺不折不扣去照办,而是表面上答应,暗地里却帮助觉民逃婚。

但是觉新从书刊中所吸收的进步思想,尚未能与觉新血液里的封建旧思想相抗衡,因为这样的旧思想已经延续了上千年,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而他从小到大都接受这些,被家中长辈用这样的手段去塑造。

当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时,陈姨太提议请巫师(端公)到家里来捉鬼治病,觉新明明知道这样的方法不科学,完全是不可行的,但是还是默许了陈姨太的提议。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提出任何异议,他不单是与陈姨太对抗,对抗的是整个家族。

觉新始终在旧的封建礼制与新思想之间挣扎,内心得不到平衡。他是长房长孙,听话,懂事,孝顺,有礼貌,是一个“宁馨儿”。他甘愿背负家族使命,即使他也曾怀着自己的梦想,想象着梦想成真的一刻,只可惜阳光还没照进他的生活,便被黑漆漆的封建大门挡住了他追寻的太阳光。

其实觉新对于新生活十分向往,但是他不愿意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模式,依然顺从于旧的秩序。虽然觉新接收了一些新文化新思想,但留在他骨髓里面的仍然是旧思想,对前者,他是理论上接受,但行动仍然停留在后者上,依然维护着封建传统礼教秩序,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长年累月的旧生活模式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摆脱的惯性行为,所以,守旧是必然性,而趋新只是偶然的昙花一现。

03、觉新形象塑造的意义:高觉新是一个既善良又懦弱,新旧文化交锋下知识分子普遍的一种心理常态,这是社会的悲剧

高觉新这个人物是以作者巴金自己的大哥李尧枚为原型的。作者曾亲眼看到大哥在那个旧家庭里所受的种种折磨,他为大哥不曾有过美好的青春而感到伤心,他也为最终没能使大哥逃离自杀的命运而感到终生遗憾。所以,在塑造高觉新这一形象时,巴金倾注了浓浓的人情味,从而将他的痛苦挣扎写得十分真实、细腻而感人。通过作者的描写,揭示了觉新这一形象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意义。

对于这个人物,巴金自己这样写道:“于是他变成了一个具有两重人格的人。”

高觉新是一个既善良又懦弱,既憎恨封建传统就势力向往自由、渴望解放却又不敢反抗的新青年的形象,而这些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也是当时在新文化与旧文化交锋下的知识分子普遍的一种心理常态。

在当时,像觉新那样的人很多,觉新的形象实际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他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这一形象有其深刻的典型意义,使读者看到了封建专制的社会是怎样无情地夺走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青春、理想和幸福,这有力地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千百年来,黑暗的封建社会扼杀了无数青年的生命,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往绝路上推。觉新所承受的痛苦与压迫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的,作者巴金先生通过觉新这一形象,唤起了读者的觉醒,并且启示读者,在反封建斗争中,妥协、顺从、屈服是没有出路的,这也就是觉新形象塑造的意义。

04、基于《家》里面高觉新这个人物形象,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家》里的高觉新,他不仅是旧时代的牺牲者,也是新时代的牺牲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也就能够有更多的收获,接下来我也会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① 思想能够独立的人方能熬过人生苦难

如果高觉新出国留学,且与梅顺利结为夫妻,一切的悲剧是否就不会上演?究竟他的悲剧人生,是因为他的选择造成的多骨诺效应,还是只是命定?

其实究根结底,觉新的悲剧命运源自于他思想的不独立。他凭着“不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他该争取没有争取,他该做的不该做的,全凭家族意愿,他从来不曾说过一声“不”。他看起来是一个独立的成年人,但思想上永远缺乏独立。

思想独立意味着作为一个人,就该敢于支持我认为对的,和敢于反对我认为错的。当弟弟觉民要离家出走的时候,其实觉新在内心中是觉得对的,但他却哀求觉民看在亡故父亲的面子上,为了家庭的安宁立刻回来。哪怕到了最后,他暗地里支持弟弟出走,却依然把自己困在家族牢笼中。

在对待事情上,如能有一颗独立的心,善于去思考,去明辨是非,方能稳住自己的幸福。

② 无论结果如何人生总需怀有希望

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巴金

在小说的最后,觉新父母全无,深爱的两个女人也都离去了,弟弟也离家出走了。如张鸣善在《普天乐•咏世》中写的,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他经历了人生中的起起伏伏。但是,在他身边依然有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是他的希望。

人生的苦难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幸福的生活,但在这个过程中,挫折和坎坷难以避免,而选择怎样的方法来阻止和克服,这是我们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努力是前行的大前提,只要我们怀着一份希望,认清自己的方向,即使最终结局差强人意,我们也没什么需要遗憾。这也是我们成长的历程。

③ 做一个勇敢的人,软弱顺从毫无出路

高觉新性格中一个致命弱点就是软弱、顺从,习惯于屈服在大家族的强权之下,慢慢地就丢失了自己的本性。

他不是没有选择的权利,而是他根本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为了避免某些麻烦,怕招惹家族中人的不满,只好选择了“你们怎么说,怎么好”,反正自己没意见,也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

从高觉新的悲剧结局中可以看出,软弱顺从的人根本没有出路,他在不经意间就把自己逼进死胡同,浪费了自己的青春,损耗了自己最值得珍惜的感情。所以在我看来,不管生活在什么时代的人,尤其我们如今生活中一个瞬息变迁、多元开放的社会里,更需要成为一个有勇气,敢对生活不正之事说“不”的人。

总结一下:

《家》看完之后给我很多的感慨,这其中有来自故事情节的打动人心,也有在塑造高觉新这个人物形象上,所带给我的震撼。巴金如同旁人在诉说一段往事一般,用包含激情热辣的笔触,去鞭策封建社会的残酷无情。高觉新是一个悲情人物,但也给到我们很多的启示与人生思考。

这是一部非常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中学时代我初次阅读过这部小说,如今再次重温又发现别有一番风味。小说中始终笼罩着一种颇让人压抑的感觉,但同时结局凄美中又有着些许希望。这是一部小说,写的又不只是小说,而是整个人生!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