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十)什么是彩瓷

时间:2022-12-21 17:01:36 来源: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大家好,「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十)什么是彩瓷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二讲 明清彩瓷

彩瓷诞生较早,但元代青花在景德镇的创烧成功,才真正意味着中国瓷器全面跨入彩瓷阶段。明清彩瓷的制作技术,在前代的基础上,集中国古陶瓷之大成,把土与火的艺术升华到了极致,创造出绚丽多姿、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珍品。品种异常丰富,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素三彩等皆取得巨大成就,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谱写了中国数千年来陶瓷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篇章。

什么是彩瓷

彩瓷也称“彩绘瓷”,是一种带彩绘图案装饰的瓷器。彩瓷品种很多,可归纳为釉下彩、釉上彩以及釉上釉下结合彩三种。

釉下彩又称“窑彩”,旧时景德镇称“里绘”。做法是先用色料在素烧或未烧的胚胎上彩绘,后罩透明釉或青釉,入窑用1200—1400℃高温一次烧成。因有釉层保护,画面不受磨,耐蚀,久用不脱,并能保持色泽鲜艳和防铅等毒物溶出。但彩料品种少,色彩远不及釉上彩丰富。常见品种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

釉下彩的发明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件大事。独树一帜的釉下彩盛于元代以后,至明清两代达到顶峰。而这种极具生命力的工艺,最早诞生于六朝时期。唐代越窑青瓷采用刻划花装饰的同时,釉下褐彩已经出现。浙江临安唐水邱氏墓出土的越窑青瓷釉下褐彩卷云纹灯、云气纹盖罂以及釉下褐彩云纹香炉等都是例证。然而,越窑的釉下褐彩并没有发展起来,唯独湖南长沙窑发展了这一彩绘工艺,为瓷器装饰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长沙窑尽管在当时不如越窑和邢窑那样为文人们所称道,但它代表了唐代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的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新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宋、金时期磁州窑的釉下彩绘也值得称道。元代釉下青花的成熟,成为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明清釉下青花普遍发展起来,不但成为景德镇,而且成了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品种也颇为成功。



越窑釉下褐彩云气纹盖罂

通高66.5厘米 口径19.9厘米 足径16厘米

1980年浙江临安唐天复元年(901)年水邱氏墓出土

现藏临安市文物馆

釉上彩又称“炉彩”,旧时景德镇称“表绘”。是在传统低温色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做法是先在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用彩料描绘图案纹饰,然后入窑,经600—900℃低温二次焙烧而成。彩料品种多,色调丰富,主要有五彩、粉彩、珐琅彩、墨彩、描金等。画面光亮度较差,长久使用后易磨损变色,而且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镉等毒性元素。



景德镇窑釉里红花卉纹大盘

明·洪武

高10.2厘米 口径57.1厘米

现藏南京博物院

釉上彩创烧于宋代,始称“宋红绿彩”。宋、金时期磁州窑以生产彩绘瓷著名。除烧制釉下彩瓷器外,还创烧出了中国最早的釉上彩,即红绿彩。红绿彩是在白瓷釉上用红、绿等色彩绘,再经低温烧制而成。宋代磁州窑红绿彩开中国瓷器釉上彩绘之先河,为明清釉上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明代各种釉上彩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釉上单彩和釉上多彩都迅速发展起来,常见的颜色有红、黄、绿、蓝、黑、紫等,并且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相结合的新工艺。入清以后,创新更多,更为丰富。



磁州窑白地黑花童子垂钓纹枕

北宋

高13厘米 长28.8厘米 宽22.1厘米

1954年河北邢台曹演庄出土

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景德镇窑绿地粉彩描金堆花六角形瓶

清·雍正

高37.7厘米

现藏上海博物馆

釉上釉下彩是先烧成釉下彩,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斗彩、青花矾红彩、青花五彩、釉里红加彩都属于釉上釉下彩。



景德镇窑青花矾红彩鱼藻纹盖罐

明·嘉靖

通高41.2厘米 口径21.8厘米 足径21.5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代青花瓷器的成熟,标志着中国瓷器进入彩瓷阶段。而至明清时期,中国彩瓷才达到品种多样、色彩缤纷的境界,并成为明清瓷器取得卓越成就的标志之一。

釉彩

釉和彩的合称。釉是覆盖在陶瓷表面的玻璃质物质。以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为原料,研磨成浆,涂于坯胎表面,入窑经一定温度烧制熔融在胎上。有高温釉、低温釉、颜色釉等多种,固化学成分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釉色。彩是陶瓷器的色彩装饰,以铁、铜、钴、锰等金属氧化物为呈色剂,经烧制形成。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方法有绘彩、点彩、填彩等,品种主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