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世界历史大航海时代」

时间:2022-12-21 19:25:12 来源:有书至美

大家好,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世界历史大航海时代」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莱昂纳多·达·芬奇曾说过,“眼睛是最能够充分了解和欣赏自然界无限作品的主要工具”。用这双眼睛,我们甚至能看到不存在于现实空间的幽微之物,如对美的感悟,如对情的感知,更如灵魂的震颤。

而带自己去看一场艺术展览,是将眼睛浸润进这些幽情微绪的最佳方式。

噔噔噔噔,为最近没时间去看展的小伙伴们献上——

“大航海时代”(线上)(图文)文化艺术展!

知美君邀请大家一起看看那些被遗忘在历史烟尘的稀世珍宝,而这些珍宝,都被完好地收存在这里↓↓↓


[英]大卫·爱登堡、[英]苏珊·欧文斯

[英]马丁·克莱顿、[英]瑞·亚历山德拉托斯 著

2020年11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领衔执笔,160幅稀世珍品,悉数250年来的博物学发展脉络


“大神”大卫·爱登堡是这个样子滴↓↓↓

(下图为他最新参与的作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搜索观看)


而他的代表作是下面这些↓↓↓

(爱看纪录片的小伙伴绝对不陌生,全是神作)


让我们打开珍宝盒子,跟知美君一起快乐“云逛展”吧!


嘀!解剖画展区

不爱解剖的画家不是好画家

莱昂纳多·达·芬奇

“ 装扮这世界的所有自然之作 ”


莱昂纳多·达·芬奇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是他作品中的核心部分。他坚信画家必须了解生物的每个部分才能创作出真实的图像;而且他认为这些部分紧密关联,不可能在研究时划清一个个领域间的界限。


弗朗西斯科·梅尔齐提供 莱昂纳多·达·芬奇肖像,约1515年


达·芬奇认为所有一切,包括人、动物、植物、水道乃至地球本身,都是受自然规律约束的发展变化的有机体。


1490年前后,他写道:

“由于人类由土、水、空气和火组成,所以与地球之躯类似。人体内有骨,是肉身的支撑与框架,而地球有岩石支撑;人体内有血之湖,肺在其中胀缩呼吸,而地球有海洋,每六小时也会胀缩呼吸;血之湖伸展出静脉,将分枝遍布人体,而海洋用无数水脉填满地球之躯。”


层状岩露出地面的岩层,约1510年


达·芬奇似乎研究了马的内部结构。他的早期传记作家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曾说,达·芬奇撰写了一篇关于马类解剖学的论文手稿,但在法国入侵米兰时丢失了,一幅幸免于难的绘画描绘了某四足动物的内脏,可能是一匹马的。


正面视角的马,约1490年


尽管要解剖这么大一头动物已经存在很多困难,但在1490年前后,达·芬奇的马匹作品只是他动物解剖学广泛研究中的一个方面。


达·芬奇第一批伟大科学研究作品诞生:他组建了一个小型图书馆,开始记录对光、色彩、透视等的观察结果。


他最初的目的是编写一篇关于绘画艺术的论文,但不久后,他又构思了一个对画家来说更重要的主题——人体。


熊掌的结构,1485—1490年


他获得了些人类骨骼材料,画了一系列头骨各个部位的图画,是他早期解剖学研究的杰出成就。


虽然米兰的主要医院允许进行人体解剖,但获取新鲜尸体的渠道受到了严格控制。达·芬奇在这段时期,他似乎没有解剖过任何人体的软组织。


怀孕母牛的子宫,约1508年


1503年前后,达·芬奇首次接触到了人类尸体。接下去的十多年里,他号称解剖了三十具尸体,这个数字与目前留存的图画、笔记的数量并不相悖。


猫、狮子和龙,1513—1516年


达·芬奇的解剖学研究中,也许最令人失望之处是没有得出一个总论,也没将材料整合成适合出版的形式。


尽管他掌握了有史以来质量最高的解剖学研究成果,但他似乎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年里抛开了这些,转而朝新方向出发。


猫、狮子和龙(细节),1513—1516年


在达·芬奇1513—1514年的笔记中,有一份备忘录列出了一项关于运动的研究计划,篇尾写道:“写一篇关于四足动物运动的论文,其中包括婴儿期也以四肢着地爬行的人类。”


1519年5月2日,达·芬奇在昂布瓦斯去世,工作室里的东西由他的两位忠实伙伴弗朗西斯科·梅尔齐和吉安·贾科莫·卡坡蒂继承。

[英]大卫·爱登堡、[英]苏珊·欧文斯

[英]马丁·克莱顿、[英]瑞·亚历山德拉托斯 著

2020年11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嘀!花谱展区

亚历山大·马歇尔的

“奇妙微型花谱”


亚历山大·马歇尔(1620—1682年)的一生中,约有三十年的时间都在画他那本精美花谱。从1650年前后开始,直至去世那天,他都在为花谱增添绘画。


圆盾状忍冬、非洲灰鹦鹉、蓝花羽扇豆、浆果金丝桃、鬃毛吼猴、绿蝇属、绿朱草和欧洲深山锹形虫,1650—1682年


花谱中大量的“植物肖像画”因其精致、准确和美丽闻名于世。虽然17世纪的欧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手绘花谱,但马歇尔的这本在英国艺术界似乎无出其右。


向日葵和格雷伊猎犬,1650—1682年


马歇尔生活的时代正是英格兰的植物种类迅猛增长的时期。16世纪末以来,来自世界各地尤其是近东的植物标本涌入英国,包括郁金香、风信子、水仙、土耳其塔班花毛茛、百合和壮丽的冠花贝母。


德国鸢尾、蒙彼利埃毛、塔班花毛茛和蓝铃花,1650—1682年


17世纪30年代,以荷兰为中心,出现了所谓的“郁金香热”。当时郁金香鳞茎非常珍贵,可以卖出高价。在这个时期,花园种植成为学者和收藏家们的业余爱好,他们把种植之物视作扩大版收藏品,也就是户外珍奇室。


从前的植物绘画大多局限于草本植物,用粗糙的木刻版画印刷在文字的同一页上(如下图)。


风信子

出自约翰·杰拉德的《草本植物》,于1597年首次出版,1636年由托马斯·约翰逊扩充并修订


17世纪早期,当人们培育植物越来越多是为了审美需求,而不是为了药用价值时,植物艺术作品开始用美学而非图解般的方式来呈现花卉。


植物的图画开始比文本占据更多版面,通常都有单独页面。能体现更多细节的蚀刻和雕刻,开始取代木刻版画。


风信子、波斯鸢尾花、西班牙水仙和荷兰番红花,1650—1682年


马歇尔的花谱不为科学探索,而纯为消遣娱乐。他也从未打算出版或出售,而更乐于在私下里向朋友和熟人展示。马歇尔称,有人愿意出三百块黄金购买,但他没有同意。


尽管如此,这本花谱描绘了植物进口数量渐增的当时,园艺学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同时也画下了柳兰和心安草等本土植物。


爬着七星瓢虫的粉色西番莲、不知名蛾类或蝶类幼虫、秋水仙、斑纹秋水仙、常春藤叶仙客来的叶子、含羞草、不知名蛾类幼虫,鳃角金龟幼虫,1650—1682年


马歇尔几乎在花谱的每页背后都手写注解,记录所描绘花朵或生物的名称,偶尔也会写下来源,这些信息都证实了马歇尔在植物标本的提供、置换和交易方面广泛的朋友和同事圈。


代尔夫特罐子里的花,亚历山大·马歇尔 ,约1663年


花谱中的色彩至今仍无比鲜艳明亮。马歇尔从“花朵、浆果、树胶或者根”中提取颜料,创作他的试验画。他谈及,“寻找色彩花费了很多时间”,还准确地预测到,花谱上的色彩“会在百年后依然鲜艳”。


[英]大卫·爱登堡、[英]苏珊·欧文斯

[英]马丁·克莱顿、[英]瑞·亚历山德拉托斯 著

2020年11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嘀!博物画展区

卡西亚诺·德尔·波佐的

“纸上博物馆”

“ 以猞猁之眼 ”


古文物研究者和收藏家卡西亚诺·德尔·波佐(1588—1657年)的“纸上博物馆”,由数以千计的绘画和版画构成,是古代世界和自然世界的视觉百科全书。


宝石、石头和护身符,约1630年


主题涵盖了幸存的罗马文明遗产(建筑、壁画、浮雕等)、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早期基督教教堂相关的手工艺品、地图、宗教游行与节日、服装、肖像;还有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真菌、化石等。


“纸上博物馆”中大约留存下来七千幅图画(版画未计在内),其中两千五百幅的主题是博物学。


鬃毛三趾树懒(Bradypus torquatus),约1626年


1657年卡西亚诺去世时,他的朋友卡洛·达蒂写了篇悼词,提到卡西亚诺 “以‘猞猁般的眼睛’研究解剖学”。


达蒂在此处暗指的是欧洲首个现代科学学院“猞猁学社”(Accademia dei Lincei),卡西亚诺是成员之一。学社以猞猁为名,这是种传说中视力相当敏锐的动物。


卡西亚诺·德尔·波佐的肖像

彼得罗·安尼基,卡洛·达蒂的葬礼演讲《卡西亚诺·德尔·波佐之颂》的首页插图,1664年


卡西亚诺自己不是艺术家,他委托艺术家直接画下物体或标本,已经有图画资源的,则临摹复制。但我们对他雇佣的艺术家知之甚少,主题比画家重要,这是“纸上博物馆”的一个问题。


白鹈鹕,1635年


卡西亚诺的手写专论发行量也许有限,但全欧洲的专家学者都能看到“纸上博物馆”,且在17世纪时,把它广泛用作学习和研究的工具书。这些图画也是卡西亚诺和意大利及其他地区的朋友间通信联络的基础。


非洲灵猫(Civetticus civetta),约1630年


根据当时的一段记述,卡西亚诺作为红衣主教手下之人,负责所有“到来的非同寻常的动物”,他也获得了委托他人绘制巴贝里尼动物园里动物的许可。


白鹳的头部,1630—1640年


达蒂赞美这些“珍贵之书生动而清晰地记录了许多空中、地上和海里的动物,是最美丽的自然作品”,但其中很少有保存完整的,大部分都在拆分后,整合进皇家收藏的其他书目中,也有许多博物学绘画在20世纪初出售一空。


尽管如此,卡西亚诺的“纸上博物馆”仍然呈现了一种最令人称许的实证调查新精神,改变了17世纪的博物学研究。


[英]大卫·爱登堡、[英]苏珊·欧文斯

[英]马丁·克莱顿、[英]瑞·亚历山德拉托斯 著

2020年11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 历史、科学、艺术的妙趣融合,尽显博物之美

在15世纪与全新世界的动植物接触后,艺术家们开始用新的眼光审视自然和理解自然。这本书就收揽了艺术家笔下关于博物学的一系列作品,带读者领略博物之美。


☾ 一部留存艺术珍品的收藏级图库

书中收存了达·芬奇在内的那个时代重量级艺术家的作品,以及温莎堡、白金汉宫和荷里路德宫的稀世珍品,为读者绘制了一幅博物与艺术的精彩画卷。


☾ 开启轻阅读,轻松明晰博物学脉络

作者以图片式阅读逐章介绍各大洲博物学特有的发展历程、探险家的足迹以及艺术家的画作,图书末章设置插图表和延伸阅读。


☾ 知名业内人士背书

生物学家、英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主持人及制作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作品,温莎城堡艺术品收藏室的前管理员和策展人珍·罗伯兹作序。

☾ 迎合当下探究人与自然关系的风潮

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令许多人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本书带大家从一个不同的角度观察自然,看看几百年前的艺术家是如何审视和理解自然的,并为今日的人类带来更多思考。


延伸阅读

《探险家的异域之旅:800年以来的奇珍发现与收藏》

[比] 蒂杰斯·德梅勒麦斯特

2019年7月

有书至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骨骼清奇”的梦幻博物志

★还原异域探险家跌宕的传奇事迹

★溯源欧洲贵族对异域文化的狂热,悉数800年收藏历程的演变

★盘点奇珍收藏的历史,领略潮流风尚的嬗变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