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大家好,这是一幅画 没错 是画中画吗「画中画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图为油画家冷军多年前的作品,作品名称叫《天光》,他用超级写实主义的手法,在画作中画了另外一幅画,画里画外,营造出一个真假难分的奇异境界。但是,有些专家却说,这不是艺术!
今年的嘉德秋拍,冷军作品《肖像之相——小姜》拍出了7015万元的天价。然而,对于冷军的创作风格,艺术界历来争议较大,包括民间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声音。
民众多为其超凡的写实技艺赞叹不已,而业内专家却说超级写实主义追求绝对逼真的画面效果,无异于摄影,缺乏艺术性。
这个问题我以为不可过分极端孤立地看待。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非黑即白的二元判定法,对于艺术不适用。
首先,如果艺术与现实真的毫无差别,绘画和照片完全一样,这样的画作有多大意义?摄影技术诞生之初,欧洲的画家们集体恐慌,认为古典写实主义绘画已经走到尽头,纷纷转向各种表现主义。于是出现了一批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等抽象主义绘画大师。但是,回溯一下不难发现,古典主义绘画的表现形式与摄影技术之间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单纯的摄影技术永远也不可能拍出一幅“蒙娜丽莎”。
然而,今天的摄影技术,早已不是单纯地捕捉现实世界的瞬间那么简单,而是有了影像合成技术等各种后期处理手段,加上高精度写真输出技术的配合。本来应该属于“模拟现实”的摄影,甚至可以完美地模拟出表现主义绘画。假如萨尔瓦多·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诞生在今天,很遗憾,它将被埋没。
所以,艺术史上很多作品,其实也是有时代局限性的,并非所有的经典都具备划时代的艺术价值。但是,它们诞生之初就已经具备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就是说,陈列在博物馆中的它们,除去其所承载的艺术美学价值本身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们身上附有厚重且不朽的人文价值。
那么,再说回冷军,他的超级写实主义作品是可以被摄影取代的吗?应该说不完全是。就写实绘画而言,是否完全机械地照搬现实,其实也是区别画家和工匠的重要标准之一。画家一定是用思想和灵魂在绘画,工匠则仅仅是用手、用技术。观冷军绘画,并非不加选择地放大照片细节,而是对其进行艺术取舍与提炼,使之张弛有度。
从普通欣赏者的角度来说,最简单的辨别方法就是:绘画作品不管多么接近照片,而它给观者带来的审美感受,必须与直接欣赏摄影作品有所不同,方可体现出绘画作品的独特与不可替代性。
不妨再设想一个可能出现的场景:当一幅作品呈现在你眼前,最初你当作摄影作品在欣赏。再假设这幅作品给你的审美感受很一般,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当我告诉你那是绘画时,你很可能会因此而震惊不已。那么请问,令你震惊的是什么?是艺术吗?还是因为其精湛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我想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所以,理想判断之后,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当事人去判断和选择吧,毕竟这些与大多数人无关。因为大多数人不会成为与冷军作品发生直接关系的当事人。艺术、哪怕绘画技术,除去美学价值本身,对于创造者而言,更具有愉悦身心的功能。就算有人不是因为艺术,而是由于其超乎寻常的技术而喜欢或认可他的作品,那么对于这样的当事人,其作品就是有价值的。同理,拍卖会上有人肯出高价,即便是炒作,那也是艺术市场上的事儿,让市场决定。也有较极端的人认为这是诈骗,除非你有确凿的证据交给法院,这事儿自有法律认定。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艺术以外的事儿。就艺术本身而言,冷军,有一个就够了。不要去效法走同样的路。一是学不来,二是学会也没用,成不了第二个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