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中国书法文化 楷书的欣赏作品「行楷书法欣赏」

时间:2022-12-26 13:18:17 来源:一眼晴川

大家好,中国书法文化 楷书的欣赏作品「行楷书法欣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楷书,顾名思义,是一种可以奉为楷模的字体。它又叫正书,大约是指方方正正的意思。


楷书是各种书体中出现较晚的一种,大约始创于汉朝末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前有人把楷书书法艺术比喻为一种坐着或站着的姿势,表现的是一种静态。它十分注重结构的严谨,是一种内聚的艺术美;是一种端庄的静态美;有一种内向气质的美感,神韵的动人之处,超过了它的形质。


楷书的欣赏,不仅要看字体结构的秀丽,而更重要的是看字体内笔画的交待、呼应、变化,要看它的内涵气质,秀劲的楷书,其艺术魅力不是一下子就能被人理解和接受的,必须仔细揣摩,才能领略出楷书的庄重美感。


楷书的流派极多,大体上又可分为魏碑和唐楷两个大的派系。


楷书创始不久,它还没有形成独特风格的时候,一般还用隶书的笔意作楷书,撇捺还常常带有波挑的意味,然而不久即出现了南北对立的政治局面,楷书在中国北方,同粗犷的民族特点相结合,受中国北部辽阔草原,高山大泽的滋润,出现了气象阔大,以雄浑刚健而著称的北朝碑版,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就是在洛阳龙门山朝阳洞等两个洞内的二十个造象刻碑,尽管它们仍然是风格各异的,但在粗犷雄奇,朴拙等几个方向,有共同特色,还有大量的北朝墓志,笔画之间严密紧凑,注重点画笔力,上下充满了力量的健美感。


南朝士大夫、声色犬马、名士风流,受南朝歌舞升平的熏陶,小桥流水,民风细腻,这些孕育了南朝楷书的婉约风流,蕴藉袅娜的风格。唐王朝基本上吸收南朝风格。但由于国家统一,南北交流,国力强盛,当然书风要融合影响,经过统治者的率心提倡,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出现了以颜真卿、柳公权等人为代表的唐代楷书。唐楷虽然大体上是南朝风格,但它更讲究气势,在秀媚中隐藏雄强和险峻,这是楷书的又一大流派。


由于唐王朝的影响,北方书法不被重视,而以后历朝,一些作者又把唐楷的笔法程式化,终于步上了楷书没落的道路,出现了馆阁体。


楷书毕竟是实用价值很高的书体,到了明清时期,一大批仁人志士,为楷书寻觅新的途径。清朝中后期,出土了大量北朝碑版,以包世臣、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一批书法家和理论家奋力推崇以北朝碑版为代表的楷书书风,力图以雄强的书风,激发雄强的民族意识。在他们推动下,终于基本上排除了馆阁颓风,为近代楷书开创了先河。


是不是楷书就仅以工整刚雄为美呢?并不是。就说北朝碑版吧,它以工稳著称,而细看它的笔画,又是圆转自然的,有的虽是方笔,但笔画之间奇正相生,长短粗细富于变化,活脱脱的并没有呆板的感觉。如果光讲工整,势必成了仿宋字或馆阁体。因此,在书写楷书和欣赏楷书的时候,不仅要欣赏它的雄健,还要欣赏它的内在活力,这样,才能得到楷书美的真谛。


楷书有大小之分,一般称为大楷、小楷,实际上,大楷和小楷在结构上有各自的规律。一般说来,小楷更多地是属于南朝书风,以风流惆傥,流漪多姿为美,要使小楷流美,就必需每一笔画都注意起笔落笔,不能含糊敷衍。在结体上,要小中见大,显得宽绰有余。笔画之间,不能勾肩搭背。小楷粗看团团紧密,珠圆玉润;细看,要贵在内部开阔,间架明朗,笔画顾盼生姿,这是小楷艺术美的关键。


楷书,最不易做到的就是紧密无间。这就是说,看起来,尽管笔画有力,但搭配起来却不能齐心协力,显得笔画之间懒懒散散的。大的字,尤其是很大的如榜书之类的字,要求有明显的内聚美。好的楷书,可以看到有一个凝聚而紧密的中心部分,(并不是字的正当中),这中心部分有的是笔画的搭配造成的,有的是外形的呼应顾盼所造成的,就如舞蹈杂技建筑一样有装饰的部份,但总有一个中心或重心。这种凝聚美的部位,有时是首先跃入眼帘的,多看,就能有所体味。如果楷书缺乏这个凝聚重心,就必然外形松散,内在无力,失去光彩。相反,抓住了楷书的凝聚美的中心,写好这个美的关键部分之后,另外一些笔画则可以伸展、收缩。就如一个雕塑,美的中心部份决定之后,其它部分有一些变化的余地,并不是前人所说的“多一分嫌长,少一分嫌短”之类的俗论。我们祖先留下的各种流派的楷书,笔画的长短搭配是不同的,但它们都有“凝聚美”的部位。


学习楷书,似乎要更加注重用笔,前人总结有所谓“永字八法”,其实,楷书中各个字都有其特点,不能用简单的八种笔法来概括,点与点不尽相同,撇捺在不同部位,不同字中有不同的笔法和笔意,这些都要在临摹的实践中,潜心体会。但是,基本笔法还是我们在第三讲中所说的那些技法,如藏锋逆入,横划竖落笔等等。



楷书除了注意笔法之外,还应当注意学习字的结构和布局。现在流行有多种讲结构的字帖,比如“楷书结构”、“楷书结字法”、“黄自元楷书结构九十二法”等等,这些确实是前人的一些经验总结,有可取之处,但是,千万不能迷信“九十二法”之类的说教。“九十二法”,不仅否认了各个字的个性,而且有些说法也有问题。事实上照九十二法之类的教条写出来,并不见得美。更有甚者,有些研究的人把结构笔法分得更多,多至一百多“法”,二百多“法”,名目繁多,生搬硬套,把初学者引入迷津,误入歧途,如坠五里雾中。实际上,即使同一个字。历代书法家的写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各有各的风格,并没有遵照一个一成不变的什么“法”。说到底,字的写法不能一成不变,否则势必板滞,没有生气,失去了楷书的美感。


然而,楷书的结构也不是不可捉摸的,它的笔画之间如何互相渗透,互相协作,互相补充,是可以看得出的。要紧的是楷书的结构不能松散,比例搭配要适当,凝聚中心要合理,这些只有到碑帖中去细心体味,才能心领神会。


是先学习大楷还是先学习小楷呢?一般来说,应当先学习大楷,因为大楷挥洒自如,又必须悬肘而书,既有利于训练肘腕的运转,又可以纠正结构松散的毛病,因为大字只要结构略有松散,就能被一眼看出。有人说,写大楷可以缩小,写小楷却放不开手写大字,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因为并不是收束一下笔就能写好小楷的。然而,写惯小楷确实不大能放得开,从这个意思上说,练习楷书以写大楷入门为正路。


楷书的成篇整幅的字,要写得美就得注意安排和布局,成篇字的布局,以后专讲,这里顺便讲到的一点,就是楷书整篇作品中,每个字的大小并不是一样的。以往人们有一种错觉,似乎楷书就如打好格子写成的一样,大小粗细都相等均匀。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看前人的碑帖,也可以明了,楷书的篇章也得富于变化才成其美。


楷书发展到今天,有人认为已经到顶了,没有什么前途了,所以很多人不大愿意写楷书。确实,楷书是面临一个创新的问题,楷书应当向艺术化方向再前进。如不追求艺术美,那么楷书就有可能僵化到只剩下实用价值的形式了。因此,有志于书法的同志,应当奋力寻找楷书艺术化的新路子,打破“八十四法”、“九十二法”之类的笔法陈规,从陈陈相因的笔法论中超脱出来,借鉴其它字体求得在新条件下的楷书的新的繁荣。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