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大家好,未来世界原画「新兴版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引子如何用一句话来概括当代版画的本质特征,如“雕塑是空间艺术”,“电影是时间艺术”或“摄影是影像艺术”一样,那么版画是什么艺术?
以往我们会说版画是复数艺术或是印痕艺术,印痕和复数是版画两个基本属性,但未必能精准的定义当代版画精神本体,揭示当代版画在当下艺术生态中与其它艺术媒介的差异和内在关联。
版画是什么?这个问题以前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商打着版画的名义售卖名家绘画复制品,混淆原创版画和绘画复制品的边界,而艺术商的理论依据是一直以来我们认定的版画两个基本属性:复数性与间接性。虽然复数性和间接性是版画的两个基本属性,但复数并不是版画特有的属性。同样具有复数性的艺术还有:
摄 影
和
雕 塑
因此,复数不是版画特有的属性,印痕才是版画的唯一本质特征
印版 和 印痕
1. 重点印痕所具有的三个特征
1- 印版通过着色压印而在纸面留下的镜像图形
2- 具有印版的材料属性与加工技术痕迹
3- 具有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与情感表现
正是因为这三个特征,导致不同的艺术家对于印痕的使用方式也不同。
比如伦勃朗极富绘画表现力的蚀刻铜版画:
具有丰富线条表现力的中国传统雕版线刻:
高更粗犷而具有原始风格的黑白木刻版画:
中国十竹斋精美绝伦的饾版与拱花水印笺谱:
从版画发展历程上看,无论是细密繁复,韵味十足的东方水印木刻,还是造型坚实,风格多样的西方版画,都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版画发展历程的两个阶段:1. 图像复制阶段(版画1.0)
宗教宣传品、书籍插图、文化消费品、实用品印刷
2. 艺术原创阶段(版画2.0)
以印刷技术方式进行艺术原创的绘画
图像的复制与传播——版画1.0版画的1.0版本就好比是一个计算机程序的Alpha版本,即最初印有图像的印刷物。鲜有纯粹美术意义上的版画作品,其主要功能就是图像复制,生产与传播。这些印刷品绝大多数是在一条完整的印刷产业链上,由分工合作的产业化方式生产出来,是出版商、绘稿、制版、印刷、后加工、发行、销售等协力合作的产物。因此,这一阶段的版画主要出现于:
宗教宣传品
《弥勒佛像》 北宋 高文进绘画 日本东京清凉寺发现 54.1×28.6cm
书籍插图:
重校北西厢 明刻本
十竹斋笺谱 明天启七年(1626年)十竹斋套印本
文化消费品: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 17世纪
实用印刷品:
大明通行宝钞 明代
然而19世纪摄影术的发明对以图像创作与生产行业产生了颠覆性影响。照相制版技术的发明与印刷工业化生产淘汰了传统手工印刷。
大批精于“版画”生产的手工从业者失业或转行。至此作为图像复制的“版画1.0”便在印刷技术升级迭代进程中结束了其使命
用印刷技术方式进行艺术原创的绘画—— 版画2.0使“版画”技艺复活获得新生的是欧洲艺术家和社会知识精英,他们从古老的手工印刷技艺中发现了人的温度和情感表现,这种具有文化存遗价值的图像复制技艺不仅得到重新认识与保护,同时也使自文艺复兴以来许多绘画大师们如丢勒、伦勃朗、戈雅等亲手制作版画的伟大传统得以延续。
于是一些艺术家或亲自参与,或与印刷工坊技师合作创作版画。将“版画”从原先绘画复制和出版物插图脱胎换骨转变为用印刷技术方式进行艺术原创的绘画,版画至此进入2.0时代。
维兰特《鲁帕特亲王》、《画家自画像》17世纪中 美柔汀
马奈《龙香普的赛马》 石版画 36.5×51.1cm 1865年
古元 《焚烧地契》Burning Land Deeds 1948年
李焕民《初踏黄金路》Onto the Golden Road 54×49cm 1958年
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一百多年间,不仅有大量艺术家同时还有许多职业版画家参与创作版画,使版画在20世纪艺术大众化进程中起到了艺术普及推广作用。但是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为什么原创版画2.0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却始终没有产生突破性的进展?这个瓶颈是什么?
徐匡 阿鸽《主人》 Master of Society 58×58cm 1978年
版画2.0 面临的发展瓶颈:没有脱离绘画的审美范式
根本原因是没有厘清创作版画与绘画两者之间的关系。版画还未从对绘画的依存转换为共生关系,还遮蔽在绘画巨大的羽翼下,尚无脱离绘画既有的视觉语义范畴,从形质到精神都没有和绘画脱离断奶、解除依附关系,版画创作思维还遵循从绘稿到印刷技术实现的既定模式。
那既然已经知道了问题所在,这个瓶颈始终无法突破的原因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版画2.0 的创作方式几乎都是固定的三板斧形式:
构思 — 绘稿 — 印刷呈现
除去构思阶段,后面两个阶段我们将其称为版画的线性思维
2. 重点线性思维的两个阶段
1- 绘稿 与绘画创作相同模式
2- 印刷呈现 在复现绘稿的同时强调印刷媒介的物性美与技术美
大多数原创版画都是按照这种模式进行创作,比如我的早期作品《二十四节气》、《荷》等系列都有严谨细致的画稿,印刷出来的版画与画稿有极高的相似度。
《荷之舞》Dance of Lotus 水印版画 147×147cm 1999年
由此可见,正因为线性思维创作模式。使得从最初对绘画的复制(版画1.0)到后来的艺术原创(版画2.0),版画终无法越出绘画的范式。这就回答了版画为什么不如雕塑、摄影、影像等艺术那样所具有的独立性。因此对印痕与复数重新定义以及建构当代版画艺术范式与价值核心十分迫切和需要。
呼之欲出的——版画3.0说到对印痕与复数重新定义,以及建构未来版画艺术范式与价值核心。我们不禁要对版画的本体进行重新思考,重新审视印痕与复数这两个基本概念并力图在此基点上寻求突破与超越。
《初本》 The Origin 水印版画 160×160cm 2016年
我以为,具有独立原创价值的印痕与非机械性复数是当代版画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当代版画艺术范式直接的视觉呈现。因此,我进行了凸显印痕的实验。
3. 重点凸显印痕的实验
1- 从后台走向前台 —— 由被动复现转向主动表现 。
2- 在表现中体现印痕的物性与文化属性。
3- 建构以印痕为基本语素的版画本体质感。
疯狂的实验:我以20年前《琴》、《明式》、《荷》、《阐释》等作品的印版做了一系列实验性独幅版作品,唯一目的就是将这些印版上图形碎片从形象再现中解放出来彰显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 2015-4 》 水印版画 53×64cm 2015年
《扇之一》 Fan No.1 水印版画 Woodblock Print 32cm×46.5cm 19
具体方法:创作时的印版不再老老实实依原先设计好的次序,按对版标进行套印,而是根据印版自身图形结构形态自然生发出来的意蕴,即兴发挥,自由印制。
《2015-7》水印版画 90×120cm 2015年
中间过程:饾版的抽象构成与非机械性复数重构组合成的画面提供了不同一般绘画的视觉经验,多重交织的印痕混合着纸的帘纹与木质肌理、水渍、颜料颗粒融合沁出的独特精神质感。
《不确定的真实No.3》The Uncertain Truth No.3 水印版画 80×120cm
《荷之舞》Dance of Lotus 水印版画147×147cm 1999年
《觉No.1》 Awake No.1 水印版画 180×180cm 2017年
《彼岸之二》Faramita No.2 水印版画180×180cm 2002年
实验的结果: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观念性,印版也以从未有过的主体身份凸显了出来。印版的解构与重构,并置、重叠与交错不仅没有消解原先的画面的视觉形象,反而为画面增添多重视觉幻像与想象空间。
《荷之舞》1999年
《不确定的真实》2017年
既然复数并不是版画唯一的属性,那么版画的复数除了作品量的变化,剩下的便没有实质性意义。如此,独幅版画便获得了充分存在的价值。艺术家可以在“版”上尽情发挥与想象,版画的非机械性复数也随之体现。
4. 重点版画的非机械性复数
1- 将技术性的印制过程转为艺术创造过程
2- 强调每一幅作品的独立性和唯一性
3- 版画的本体在于印痕的物性转换与艺术家的精神表达,而不在于复数生产
独幅版的实验如果说前文中提到的版画2.0的创作方式是固定的三板斧形式:
构思 — 绘稿 — 印刷呈现
那独幅版实验的创作方式则是:
直接性绘画 — 版 — 印痕
直接在木板上绘画,趁着颜色未干转印于纸上。如此,没有了“版”的边界或版的原型,“版”变为绘制图像的媒介基材。在这过程中绘画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媒介基材上的图像信息之一,只有待它混合着印版的物性特征转印到纸面上才获得意义。
《无题·No.8》Untitled No.8 57×78cm 2017年
《无题·No.15》Untitled No.15 水印版画 57×78cm 2017年
《喧嚣的尖叫》The Loud Scream 水印版画 90×180cm 2018年
从本质上看,当代版画本质上已经转化为间接性媒介艺术,它不仅要有当代艺术的文化共性,还须全新的版画技术思维与艺术范式。它需要创作者具备媒介化思维与独一无二的技术表现,能自由轻松的使用间接性媒介材料语言并将头脑中抽象的艺术理念和现实中的印刷媒材进行天衣无缝的对接。
《欲念之海》Sea of Desire 水印版画 85×45cm 2017年
总之在未来的版画创作中,怎么印?如何印?比如何画,怎么画更为重要!
艺术家陈琦
致力于推广中国当代水印版画艺术,分享个人艺术理念与创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