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大家好,剪纸艺术文化内涵「中国民间艺术剪纸的特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吉网
小手小手真灵巧,拿起可爱小剪刀,
剪只公鸡喔喔叫,剪只小鹅摆摆摇。
快瞧,快瞧,剪个娃娃哈哈笑......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这首歌谣,而孙立荣也是从小听着母亲哼唱、伴着剪纸歌谣而长大。
今年68岁的孙立荣,是熏样剪纸的第五代传人,她继承了祖辈熏样剪纸的技艺,并将传统文化传递、弘扬。孙立荣说她从小就看着姥姥熏画、跟着母亲剪纸,有时候看到表演节目的演员摆出的造型或者一些形态各异的物品,她都会在纸上勾勒线条熏制出各种好玩的花样,对于一些经典突出的形象,完全无需绘制,只需较短时间便可剪出形象逼真的作品。
中国吉林网记者问道:“什么是熏样剪纸?如何操作的呢?”孙立荣立刻拿出样本细细地讲与记者听,“首先需要手绘出样子,将纸样放置在薄木板上喷水,用干净的抹布擦净水渍之后用煤油灯熏制。熏制的手法很有讲究,需要手速稳并且准,太快可能有的地方熏不到,太慢了纸张就燃了,导致整个作品浪费。”孙立荣还介绍道:“在时代迅速发展的现在,我们完全可以用电脑画出图样,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也可以用喷壶代替嘴做到均匀喷水制作作品。可就是在没有打印机、彩色纸张的年代,老一辈人用自己的智慧制作了这些新奇又好玩的东西来娱乐生活,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作为熏样剪纸的传承人,孙立荣并没有一直将其作为主业,她21岁时走进公主岭市毛城子村小,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孙立荣回忆着自己从教的经历,每年各年级开班会的时候,她总会展现自己的手艺,用秸秆做轴卷上彩色的纸,再一段一段地剪开制作成好看的小花贴到墙上。那个年代条件艰苦、物资匮乏,学校的教室不仅说不上干净明亮,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可孙立荣为了给学生们营造不一样的教学环境,便带领着学生们一起动手“装扮”教室,各种颜色的小花朵和栩栩如生的小燕子贴在墙上,顿时让教室与众不同,学生们都兴奋得拍手叫好,因此还引来了其他班级老师和学生的围观。但由于自己教师的身份,孙立荣没有过多将精力投入到熏样剪纸上,而是专心致力于教育工作。直到2007年孙立荣退休了,才有了大量的时间,这时的她全力以赴钻研剪纸艺术,要将熏样剪纸传统文化弘扬发展。
2007年,孙立荣通过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家关云德老师的推荐参加了长春市举办的剪纸大赛,并荣获三等奖,至此也被圈内人士熟知。随后,孙立荣又被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邀请参加中国与朝鲜文化交流会。一把剪刀、一张宣纸、一盏煤油灯,孙立荣用娴熟精湛的熏样剪纸技艺征服了国外友人的目光,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孙立荣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都让她难以忘怀,而最重要的是她整理资料着手准备将这门传统艺术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2010年,时隔三年后的熏样剪纸艺术,正式被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的孙立荣已经被多所高校聘请为传统文化艺术的讲师,授课内容就是熏样剪纸艺术。孙立荣告诉记者:“我授课的对象有很多都是外国留学生,他们有时候将我的作品拍照拿回国后,都会受到当地学生的惊叹与赞扬。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名英国留学生刚来中国一个月左右,用我教的剪纸手法制作出一个心形并双手捧着送给了我,还特别可爱地用刚学的中文说道:‘我爱您老师,我喜欢中国!’这让我太感动了。”
步入了2021年,孙立荣也许下了新年愿望,她希望能将自己所学的熏样剪纸艺术制作成教科书进行出版,可以让这项中国文化传统艺术有教材进行传承,她想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并爱上传统文化艺术。临近采访的尾声,孙立荣留住了记者,拿起了自己精致的金色剪刀在红色的纸上熟练地挥舞,不时地还调转纸张方向,不一会一张惟妙惟肖的三联卡通牛头就展示在记者眼前,孙立荣将这个剪纸送给记者,并预祝中国吉林网在2021年牛气冲天,越办越好!
形象生动的艺术手法,精巧细致的镂刻技艺,熏样剪纸不断表现着它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风情,相信大家也能透过剪纸的镂空,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璐宜 文/图(图中部分图片由本人提供)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