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非遗让生活更美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身边」

时间:2023-01-06 09:41:12 来源:金台资讯

大家好,非遗让生活更美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身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日报

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吉林省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从5月19日就已陆续开启,其中,“吉林非遗购物节”更是让百姓实实在在参与其中。113个上线店铺445个产品种类,涉及我省77个非遗项目、84位非遗传承人和52个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涵盖了吃、穿、用等方方面面的非遗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售出商品多达6.2万件(套)。

“吉林非遗购物节”不仅是一次购物的狂欢,更让公众亲身走近非遗、体验非遗,甚至有不少人在挑选商品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原来生活中那些常吃、常用、常见的物品和技艺也与非遗息息相关,并潜移默化地扮靓了人们的生活。

饮食之美

鼎丰真糕点制作技艺

级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如今月饼的口味越来越多,传统的五仁月饼成了人们在中秋节时常调侃的对象。而对我省的很多百姓来说,鼎丰真的五仁月饼就是童年的中秋记忆。这家香飘百年的中式糕点老字号现在依然是许多人最爱的糕点铺,走进店里,油茶面、绿豆糕、炉果、沙琪玛……琳琅满目的糕点让人肚中馋虫大作,务必要买些吃食回家品尝。鼎丰真的糕点是经面案师傅之手十多道生产工序而成,产品上既重视传统地方风味,又注重创新。创办于1911年的鼎丰真发展到现在,已将南式风味与北方传统风格融为一体,600多种糕点随心选择,是当之无愧的“糕点之王”!

朝鲜族冷面制作技艺

入夏的吉林省几乎每家朝鲜族餐馆里都坐满了客人,那一碗带着冰碴儿的冷面最能迎合食客当下的心情。现压的荞麦面弹性十足,佐以辣白菜、牛肉片、鸡蛋、黄瓜丝等各色配菜,提辣提鲜的朝鲜族酱料恰到好处地融合其中,先喝一口酸甜的汤汁,满面清凉,再挑一筷子细滑的面条,口感丰富,高温带来的烦闷被这一碗冷面扫荡得干干净净。每一碗冷面精心搭配、营养丰富,想必没有哪个吉林人的夏天能缺了这碗清爽宜人的朝鲜族冷面。

李连贵熏肉大饼制作技艺

来到四平的游客有哪个会错过李连贵熏肉大饼呢?从选肉、修整、排酸、煮肉、熏制、提纯老汤油,到和面、制酥、抹酥、包饼、烙制,一套完整规范的流程让这家百年老店经久不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非遗风味。熏肉皮肉剔透、熏香沁脾,大饼层层分离、滋味浓香,再开一瓶当地特产的汽水,那滋味,别提多带劲了!

服饰之美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

小时候,暑假是属于《还珠格格》的,幻想自己是“清宫格格”的姑娘们,哪个不向往拥有一身漂亮的旗袍和“花盆底”鞋子。在电视剧中出现的满族旗袍是地地道道的吉林省非遗项目。在中国服饰独有的裁剪和针法加工下,满族旗袍的表面“见缝不见针”,搭配繁复精致的满族刺绣工艺,满族旗袍具有了端庄华贵、典雅大气的夺目美丽。不仅好看,满族先民也十分注重服装的实用性,满族旗袍的后装式衣领可以随时拆卸清洗,随季节变化还可以更换单领、夹领和皮领。这项兼具美感与实用性的制衣技艺,在一代代传承人的继承中依然保留着原有的文化内涵,更在现代生活的发展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传统手工布鞋制作技艺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时尚人士穿起老北京布鞋,传统布鞋开始向时尚界发起“进攻”。而在我省,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郭丽的传统布鞋早已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种颜色艳丽、充满民俗风情的布鞋更是远销海外,成为外国友人眼中的“香饽饽”。郭丽开发的传统布鞋鞋底是柔软的千层底,鞋面是考究的绣花面,多种东北民间元素让一双双布鞋独具美感和创意。在越来越追求舒适的时代,精致手作的传统布鞋已然成了人们日常搭配的极佳选择。

榆树李氏草编

级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对爱美人士来说,草编帽、草编包早已不是沙滩风、度假风的专属。炎炎夏日,即便是城市通勤,也不能阻挡人们对草编制品带来的惬意清凉感的喜爱。拥有120多年历史的榆树李氏草编不仅具有传统手工技艺的特点,更具有低碳环保的现代特色。在保留了百年传统的草编技艺基础上,李氏草编还发展了漂洗、浸泡、上色、脱毒、熏蒸、晾晒、刷漆、编辫等更加丰富的编织工艺,而产品种类也开发出了工艺品、装饰品、鞋垫、女包、礼品包装、宠物窝等百余个品种。榆树李氏草编满足了人们的爱美之心,更通过创意与巧手变废为宝,点草成“金”。

健体之美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平氏浸膏制作技艺)

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经过平氏家族6代传承的平氏浸膏,是在汲取了传统中医精髓的同时,由祖传秘方研制不断创新而产生的。平氏家族祖籍浙江,世代传承浸膏技艺,第2代传人平士杰因社会动荡不安迁居山东。1900年平氏家族来到长春,而后定居九台。我省拥有长白山这座野生药物资源宝库,而长春市和吉林市在历史上是长白山野生药材的集散地,处于长春地区的九台为平氏浸膏选购货真价实的野生原料药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让这一传统制剂方法在这里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摔跤(朝鲜族摔跤)

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摔跤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项竞技运动。朝鲜族摔跤有着自己独特的比赛形式和文化特色。传统朝鲜族摔跤分为攻击式和回旋防御式,在此基础上能够变化出上百种进攻、防御组合技术。根据参赛人数进行预赛后,朝鲜族摔跤比赛选拔出8强或6强参加决赛,最后举行的冠亚军决赛是整场比赛的高潮。为了鼓舞摔跤选手的士气、活跃赛场气氛,决赛前会先将比赛的奖品——披红挂彩的大黄牛绕场一周,并拴在场边等待冠军得主,也就是它新的主人。比赛时,双方亲朋好友和观众都会在场周为选手呐喊助威,边歌边舞,热闹非凡。

文艺之美

东北二人转

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简洁明了地描述了二人转在东北人民心中的地位。与东北任何喜爱二人转的地域相比,我省梨树县对二人转的这种“不舍”尤为厚重和纯粹,并被授予了“中国二人转之乡”的特殊称号。而二人转,在全省更是遍地开花,不仅拥有各级各类二人转表演团体,对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朋友来说,二人转在文化生活中更是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使我省二人转人才得到了接续发展,《西厢》《包公赔情》等广为人知的传统唱段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不仅如此,两年一届的吉林省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也在持续开展,保障了二人转作品的创作与输出,挖掘培养了一批批二人转艺术人才。

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

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农乐舞这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民间艺术,是朝鲜族代表性民间传统活动。农乐舞的表演共包括12部分,象帽舞是最后压阵的部分。令人瞩目的象帽舞分为“长象帽”“中象帽”“短象帽”“线象帽”“羽象帽”“尾巴象帽”“火花象帽”等多个种类,甩象尾的技巧也包括单甩、双甩、三甩、站立甩、蹲甩、跪甩、扑地甩等多种形式,而象尾有几尺长的,更有几丈长的,可谓种类繁多、舞技复杂。在跳象帽舞的过程中,男青年舞者头部甩动长达20米彩带的高难技巧,令人目不暇接,是农乐舞最突出的标志之一。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弓弦乐器,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郭尔罗斯马头琴音乐在我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民众间广泛流传,影响辐射到周边的乾安、长岭等市县。马头琴既可伴奏又可独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传统曲目多从民歌演化而来,其中既有原生民歌,也有英雄史诗曲牌,既有表现骏马形象的马步调,也有从民歌发展而来的琴曲,还有传统的汉族曲调。

我省多民族融合聚居,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数不清的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美术等留存于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成为如今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这片沃土的历史与文化,在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中不仅得到了有效保护,更以特殊的形式留在了人们的生活中,而它们背后所传承下来的历史和文化,也一直陪伴着人们世世代代。(记者裴雨虹)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