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鉴定专家
大家好,中华文化滋润心田「文化引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弋阳腔进社区展示表演 记者 戴越 摄
时光流转,文脉传承。
上饶这座山水之城,历来文风炽盛,艺术灿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持续抓好文化强市建设,不断加强以文铸魂、以文聚智、以文化人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引领,升级文化需求端,改革文化供给端,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丰盈、更“对味”的精神食粮。
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市文化活力逐步增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文化产业逐步振兴,营造了文化活动好戏连台,文艺创作花繁果硕,文化产业生机蓬勃的良好局面。
广信区第七小学图书馆。记者 戴越 摄
01 公共文化服务 浸润城乡生活
镜头一:乡村书屋“小天地”,全民文化“大舞台”
走进鄱阳县鄱阳镇激扬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书吧里书香弥漫。健康生活、日常技能、休闲娱乐……种类繁多、排列整齐的书籍摆放在书架上,居民们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坐在一旁的阅读区专注阅读。
“两年前,发现社区里开了这个书吧,就经常来这里看书,这里书多、氛围好。不论什么年纪,人们都要有自己的精神生活,书吧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阅读环境。”居民李爱华是社区书吧常客,闲暇时光大多在这里度过。在这里她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以书会友”,阅读热情高涨。除了读书,社区内还设有书画区域,给爱好书画的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展示平台。
“书吧自2019年设立,面对所有居民开放,现有1.5万余册书籍,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激扬桥社区负责人介绍。
“在家门口参加艺术培训”“免费借书、观影、娱乐”,如今,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初步形成;“到图书馆阅览学习”“到文化馆听课学艺”“到美术馆看展打卡”,成为年轻人钟爱的新时尚。
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不断满足着广大群众对高效、便捷文化生活的向往。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等公共文化场馆63个,在乡镇(街道)建设了210个以“三室一厅”(图书室、教育培训室、管理和辅助用室、多功能活动厅)为标准的综合性文化站,建成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2672个,在2180个行政村建有农家书屋。形成了以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纵向延伸到县、乡,覆盖所有村(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从“云端”到“指尖”,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更加触手可及。近年来,我市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完善数字文化馆和云平台建设,实现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挡升级;有效整合数字资源,建立覆盖全市的数字文化服务云平台,实现市、县、乡文化馆(站)在平台、资源、服务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推进数字资源建设,加强数字一体化资源管理与服务,促进各县(市、区)文化协作,共同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地方特色群众文化资源库群;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网络课程,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供给与自创相结合的群众文化机制……够得着、用得上的公共文化空间大大方便了群众,让每个人都能畅享文化生活。
02 文艺精品 增强群众文化幸福感
镜头二:地方曲艺大放异彩
9月15日晚,第十九届群星奖公布结果,江西选送的由上饶市文化馆创作演出的曲艺作品——江西大鼓《好心缘》荣获“群星奖”。消息传来,群情振奋。
获奖作品《好心缘》根据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励志脱贫“网红渔翁”王利保的真实感人故事改编而成,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的温暖与盛景。该作品最初名为《网红渔翁》,创作于2020年8月,其时江西省文化馆馆长江丽君带队一行前往婺源县思口镇实地创作采风,在采风中,了解到“网红渔翁”王利保身上的可贵品质与故事,便以王利保的故事为原型进行曲艺创作,展现新时代乡村新景象。2021年初,表演者李小英看到作品《网红渔翁》并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不断融入新的表演风格和特色。
在李小英看来,新时代的艺术要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艺工作者只有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深入生活、贴近群众,到基层一线实地采风,才能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鲜活的曲艺作品。
十年来,上饶文艺工作者感时代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从上饶本地特色传统文化宝库中提炼题材、从基层群众生活中获取灵感,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大型原创民族音乐剧《云上凤凰》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鄱阳大鼓《晒秋》在2018年荣获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填补了我省中国曲艺牡丹奖的空白;电视剧《可爱的中国》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三十二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电影《信仰者》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去年以来,我市创排了一批紧跟时代步伐、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如赣剧《唱支山歌给党听》、红色歌曲《又见红军岩》、广场舞《开口就唱共产党》等。
一个个舞台形象、一幕幕经典场景,深入人心、“圈粉”无数,为时代和群众放歌,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03 文化产业 转型升级“ ”出新精彩
镜头三:数字文化引领新风尚
休闲时,点开阅读软件选一本喜爱的书进行阅读,早已是当代年轻人熟悉的阅读场景。线上阅读为读书增添了更多互动性和便利性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在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里,以数字阅读和出版为主营业务的元聚网络公司创立已有10年时间,累计用户2亿多,并与95%的网络文学网站、超150家出版社及漫画工作室达成深度合作,独家孵化原创IP作品近200部,开发出读者们熟悉并喜爱的漫画岛和追书神器等数字阅读软件。
公司创立之初,元聚网络选择了上海作为公司驻地。随着公司的发展,一个办公驻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公司多元的发展需求。2020年,元聚网络增设了办公驻地,地点就是老板俞月赟的家乡——上饶。
“作为一个上饶人,我一直希望能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上饶交通便捷,离上海近,可以朝去夕回;环境好,生活宜居,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俞月赟解释自己选择“回家”的原因。目前元聚网络公司将上饶作为运营中心,拥有400多名员工。
近年来,“数字”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闪亮标签,越来越多的数字文化企业和元聚一样在上饶落户。着眼于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市把目光盯准了数字文化产业,明确了“1 6”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1”即加快建设上饶数字文化产业基地,“6”即发力布局动漫游戏、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络文学、数字文化设备、数字影视、数字内容审核等六大主导产业。得益于上饶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2022年上半年,上饶市282家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1.49亿元,同比增长13.3%,比全省平均增速高3.6个百分点。
为筑牢政策“屏障”,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上饶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数字营销、电子游戏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上饶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操作细则》等文件,落实了一址多照、电子集群注册、核定征收等措施,破解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瓶颈。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新融合。“数字文化 科技”“数字文化 金融”“数字文化 旅游”……这些都是上饶数字文化产业正在解锁的新方向。自2017年以来,我市已经在全省率先连续举办六届上饶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每一届展会都专门设立数字文化展区,吸引众多数字文化企业参展,全力打造在周边省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数字文化产品与项目展示和交易平台。同时,还创造性地开发了“树蛙”“可爱的中国”等一批独具上饶特色的数字文化创意产品,推动优秀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直以来,上饶以文润心强思想、以文润城筑高地,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文艺精品,壮大文化产业,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资源为支撑,以项目带动为引领,以文化创作为突破,加快推动全市文化建设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代表委员访谈:
张晶晶: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道道朝霞染红了绿色树林,文化驿站传颂着党的声音,大棚蔬菜水产养殖结硕果……”这是一首村民自创的村歌,它描绘的是余干县瑞洪镇前山村经济发展、村庄文明的美丽画卷。歌词里提到的“文化驿站”就是前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这个主阵地,市人大代表、前山村基层文明实践员张晶晶利用节假日组织村民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
2019年7月,张晶晶被选派到前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这是张晶晶和她坚守的实践站一直在努力践行的方向。
在张晶晶看来,一个地方的发展,除了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也同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群众唯有思想解放了,素质提高了,乡风文明了,生活质量才会再上一个阶梯。社会氛围变好了,小孩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也会跟着走上坡路,更有益于营造健康平安幸福的良好社会环境。
“平时希望能多开展一些有益于留守儿童的文化活动,以及弘扬孝老爱老关爱老人和团结关心妇女同志的活动。让新农村在文化活动的熏陶之下成为人们向往的乐园!”张晶晶说道。(来源:上饶日报 记者 王涛 见习记者 戚虹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