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大家好,《大话西方艺术史》「大话西方艺术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苏学士的字是‘石压蛤蟆体’.”学生黄庭坚评价自己老师苏轼的字。
“石压蛤蟆体”,也就是被石头压死的瘌蛤蟆风格。
在书法界横扫天下的宋四家之一的苏轼,他写的字,真的这么难看吗?
《大话中国艺术史》,告诉你,一般一般,天下第三。
《大话中国艺术史》的作者意公子,用另类的解读,告诉你包括苏轼在内的艺术家,他们的书法,与其说是技法,其实不过是个人坎坷经历之后的情感。
一、字帖里的中年危机
《大话中国艺术史》解读了45位艺术名家,让众人想不到的是,文章千古传的诗仙李白,居然也是其中一员。
他凭借一件书法作品,傲然立足于强手之林。那件书法作品,就是草书《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正文只有16个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后边有落款:“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十八日,当然是时间;阳台,是地点,指阳台宫;太白, 是人物,李白,字太白。那么,物象千万的风景,又是何处?这背后,又有怎样动人的故事?
人生每一处,有落笔处,就有故事。而这个故事,漫长到十七八年了。
25岁时,向往自由的李白潇洒地仗剑走天涯去了。一天,他在阳台宫,遇到一位老道士司马承祯。两人相见恨晚,结为忘年交。司马道士本为帝师,他见了李白,赞他有仙根。这让李白飘飘欲仙。
于是,他一挥而就,写下了《大鹏遇希有鸟赋》。他自比大鹏,一口气扶摇直上九万里,司马道士为希有鸟。这两只鸟俯仰天地之间,一时豪气蒸腾,惺惺相惜。
此后,李白辞别司马,西去长安,飘摇不定。41岁时,他终于发出感慨: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这时,他想起了多年前的忘年之交司马承祯。于是,折翼的大鹏,便去探望希有鸟。
然而,物是人非,十七八年的岁月,王屋山还在,司马承祯却早已化为尘土。
李白静静地望着好友留下的壁画,一声不吭,写下了他唯一留存于世的书法《上阳台帖》。
这是真正写给自己情感的作品,在情感的长河里肆意挥洒。世间无常,人世悲哀,都在这短短的字帖里展现。
笔墨于他是一段伤愁的岁月,他在山高水长里,写自己的悲哀和所有的失意。
二、笔墨里的血腥旧事
如果说李白的伤愁是憔悴的落花,那么,颜真卿的悲哀,就是血腥的旧事。
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创造了“颜体”,而他却凭借一手行书,写下的草稿《祭侄文稿》,拿下了“天下第二行书”的称号,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然而,我相信颜真卿若是活着,一定不愿要这“天下第二行书“的名号,这里面不仅含着浓浓的亲情,还浸淫着血腥的旧事。
让我们穿越到书里,与颜真卿一起回味那不堪回首的往事。
公元755元,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爆发。颜真卿与堂兄颜杲卿共同发动义兵,而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就来往两地,给他们传递消息。
第二年,史思明带领叛军围攻颜杲卿所在的常山郡。颜杲卿带兵与叛军血战六天六夜之后,被俘。
刀光凌冽,直接架到颜季明的脖子上,叛军道: “降了,就让你儿子活着。”然而,生死存亡之际,颜杲卿一直不肯松口。于是,眼睁睁与儿子阴阳相隔。颜杲卿本人,也被安禄山割食而亡。
再两年之后,颜真卿找到了堂兄和侄儿的一部分身体。颜氏一族,有30多人死在了叛军刀刃之下,颜真卿看着堂兄和侄儿残缺不全的尸体,写下了《祭侄文稿》。
他所有的悲痛,就在这文字当中。那些家人被折磨的痛苦,那些失去亲人的伤心,还有国破家亡时的悲惨,都在这字里行间挥洒。
他写的何曾是字啊?他写的是人间的血腥,生命的伤楚。
不知道他写时,是怎样的难过,又怎样的悲愤,我读着,却抑制不住自己滚滚热泪奔泻而下。
这文稿,有涂抹的痕迹,有起伏的思绪,还有视死如归的慷慨。颜真卿和他的家人们走了,可这些字,是他们来过的印证,是他们精神的流传,更是他们立于天地间的铮铮铁骨。
书法于颜真卿,不是书法,不是技艺,是大唐没落的旧事,是血腥的伤痛。
安史之乱之后,繁盛的大唐渐渐没落。艺术的风华里,出现了另一些人的身影。
三、石压蛤蟆体里遥远的叹息
唐朝之后,战争频仍。然而,有一个绝代风华的人,他却有幸在太平盛世,活得旷达而又随性。
他就是苏轼。在艺术界,苏轼以字名扬天下。
有这么一个故事:
“你帮我弄些苏学士的墨宝,我就给你送羊腿。”北宋统领禁军的副指挥使姚麟央求苏轼的朋友韩宗儒。
这事被黄庭坚知道了,他笑: “当年王羲之写字换了一群白鹅,人称‘换鹅字’,现在,韩宗儒用你的信换羊腿,看来你的字也可以称为‘换羊书’了。”
意公子说,黄庭坚称苏轼的字是“石压蛤蟆体”,也就是被石头压死的瘌蛤蟆风格。
看到苏轼的字时,我也大吃一惊,这么丑!怪不得叫石压蛤蟆体。
然而,这样的字,凭什么是天下第三呢?
因为它是世间最悠长的叹息,最寂寞的呻吟。
苏轼42岁时,经历了人生中最悲惨的乌台诗案。103天的牢狱生活之后,苏轼再不是24岁时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他被贬谪黄州,由风流倜傥的才子,摇身一变,亲自下地耕种。3年辛苦劳作,未来如雨雾朦胧不清。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苏轼心中一片悲凉,挥笔写下了《黄州寒食帖》。
这首诗,在他所有的诗里,并不算十分出色。在他的字里,却一枝独秀,盖过他所有工整饱满的名帖。
在他的字里,他的随性,一览无余。他对于没写好的字,并没有涂掉。错了就错了,不必做太多的修饰。曾经,他是街头最明亮的少年,如今,他的心是空的,家是寒的,衣服是破的,房间是湿的。
他也会有伤心,有埋怨,有落寞。在这里,你听见了他最后落笔时,悠长而又遥远的叹息。
那叹息,不像雨巷里撑着油纸伞的姑娘,那样唯美。而是有血有肉的落魄中年的灰暗。“也拟哭穷途,死灰吹不起”,人生的低处,就这样毫无遮掩地抖露,并且流传千古。
四
如果一本《大话中国艺术史》,只有这几人来撑场子,那怎么也配不上“艺术史”三个字。
漫漫历史长河里,像李白、苏轼、颜真卿三人一样杰出的,简直无穷尽矣。单单这本书,就介绍了45位名家。有落魄皇室 ,有贫人百姓;有少年得意郎,有老当益壮者;这本书,让你看见艺术长河里,那些璀璨的明珠。
它通过7大类的艺术品类,让你对中国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构建一个关于艺术的知识框架;它还帮你品鉴9幅传世名画,娓娓道出它们背后极为动人的故事;150件艺术珍品,让你见证10000年中国艺术宝藏,和中华文明的辉煌。
这样的书,不读,人生都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