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
大家好,诗经中的审美「诗经美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古有佳人——浅谈《诗经》的审美观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美人无数,男如潘安、宋玉,女如西子、杨妃,皆是风华绝代、倾国倾城。
遗憾的是,由于客观原因,古之天香国色,今已无福得见。但是,今人可以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如诗歌中了解古人的审美观,推测古时候绝代佳人的样貌。
而要谈诗歌,不能不提《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多首诗歌;原名《诗》,又称“诗三百”,至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不少形容美人的诗句都出于此,如:
《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是“心灵美好、仪容娴静的样子”。而“淑”是指品行纯洁善良,《说文解字》云:淑,善也。用现代人的话说,这句诗写女子是“主要看气质”、“注重心灵美”,而不是偏向如花似玉的外貌。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静女其娈”。这里的“静”解释为“娴静”,“姝”则是“美丽”,《说文解字》云“姝,美色也”,《康熙字典》曰“女之美者曰姝”。“娈”是“美好的样子”。
《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车,颜如舜英”。
比,即比喻,为《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而以花比美人,是中国诗歌悠久的传统。
《有女同车》中的“舜华”、“舜英”都是木槿花。花朵是鲜艳的、娇美的,用来比喻女子,十分恰当。但本诗中还有“洵美且都”、“德音不忘”之句,可见除去容貌,《诗经》对女子的仪态、品德也非常看重。
《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眉清目秀的少女,犹如带着露珠的蔓草一样可爱动人。
除了花草,《诗经》还常以“玉”来比喻美女、君子,如《召男·野有死麕》“有女如玉”。
玉是高贵、纯洁之物,以其喻美人、君子的传统持续了千年,后代的《西厢记》、《红楼梦》都用“美玉无瑕”来形容品貌出众的人。
同时,玉也是温润的,如《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高雅脱俗、忠贞纯洁、内外兼修、温和有礼,正是“如玉”。这种审美观很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也难怪《诗经》能成为儒家经典。
以上所举的例子对女子的描写都是比较抽象的,《诗经》中写美人最具体的作品当属《卫风·硕人》,诗中的“硕人其颀,衣锦褧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千古流传,经久不衰。从这首诗,不难看出《诗经》时代的美人是何模样:
首先,“硕,大也”,而“颀”是“长貌”,可知本诗的女主人公是身材高大、修长的。
《诗经》中还有作品在描写人物时用到“硕人”一词,如《卫风·考槃》“硕人之宽”,《邶风·简兮》“硕人俣俣”,都有高大、健美的意思。
“衣锦褧衣”是说服饰华美。
其次,柔荑是白茅的嫩芽,凝脂为凝结的油脂,蝤蛴是天牛的幼虫,瓠犀即葫芦籽,均为洁白、光滑之物,可见女子以皮肤、牙齿洁白为美。
再次,“螓首蛾眉”是说头额宽广、方正,眉毛弯曲而细长。
最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笑容甜美、眼珠黑白分明的意思,也就是说美人的笑颜是温暖、柔美的,眼睛应当清亮、有神。
《诗经》的世界里有淑女,还有君子。《卫风·淇奥》就是写君子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盛赞君子的学问、道德;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赞美君子仪容庄重、胸怀宽广、有威仪;
“充耳琇莹,会弁如星”强调君子仪表堂堂,服饰华贵、美丽;
“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称赞君子品德高尚;
“猗重较兮”、“善戏谑兮”称赞君子的外交能力与口才。
大概说来,《诗经》的审美观有:
1、品行端正、高洁,女为淑女,男为君子,都强调出色的道德修养。男子还重视才华,讲究“才貌双全”;
2、仪容娴静,即中国传统的文雅、含蓄、温婉之美,与古希腊热情、奔放的美正好相反;
3、在相貌上,以身材高挑、肤色白皙、眉目清秀为美,如《硕人》。《诗经》里直接描写人物长相的作品并不多,但是《硕人》对女子的描写至今看来也不过时,今天的中国女子仍然以个子高、皮肤白、眉清目秀为美,可见这审美观也是“薪火相传”,若非主流,必然是不能的;假若在当时的人眼中,“硕人”并非美女,想必这篇作品也无法进入流传千古的经典诗集;所以,美人的外貌,只看《硕人》已足够。
4、穿着打扮以华贵为美。
读《诗经》,不难发现里面称赞的美人并非脸蛋、身材出色,品德、修养却低下的绣花枕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丽的外表是天经地义的,但我们的先贤欣赏的是不仅有貌,还有才、有德之人。今人应该继承、发扬这种审美观,努力做君子、淑女,而不是沦为眼里只有肉体,毫无学问、道德的凡夫、俗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