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大家好,关于视唱练耳的问题「视唱练耳听不出来怎么办」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每个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同一专业的学生大都具有相同的特点,抓住他们的共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是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钢琴专业学生有整体优越性,对于他们的教学,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视唱、和声进行、曲式分析、即兴创作、移调训练以及音乐风格欣赏要有明显的侧重。
一、 视唱练耳中音准的训练
(一)单音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单音是整个音乐里最基础的一部分,每段作品都是有一定数量的单音组成而来的。因为它的基础性、单一性,没有引起部分学习者的重视,导致出现了这样的感觉——“别扭的感觉”。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没有唱准每个单音。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各大调音阶练习,进行调式感觉的稳定训练,培养稳定的调式感觉,因为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调式调性,唱好音阶具有一定的调式调性结构的概念,对视唱好旋律以及乐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小二度旋律音程构成了自然大、小调音阶。自然大调第Ⅲ至第Ⅳ、Ⅶ至Ⅰ音阶之间是小二度,其他相邻音阶的关系都是大二度。因此,进行旋律大、小二度的训练,最常用的方法是从唱音阶起步。
唱自然大调音阶音准要求:第Ⅰ级(主音)和第Ⅴ级(属音)要唱得平稳;第Ⅲ级(中音)、第Ⅶ级(导音)倾向性强,唱时应有倾向性高的趋势;第Ⅳ级(下属)应向第Ⅲ级靠近,够唱时标记如下:→平稳(感送出去的感觉);↑向上感;向下感。如图:
上行
→ ↑ ↑ ↓ → ↑ ↑ →
下行
→ ↑ ↓ → ↓ ↑ ↓ →
视唱与听音有效的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唱好每个音,组织起来的作品也就和谐了。
(二)音程、和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很多学习者在练习音程、和弦时,只能听准确或唱准确其中一个音,甚至有些学习者在听记和弦时,只能听见“砰”的一声,这个现象确确实实的存在着。当然这个练习首先也需要通过了扎实、准确的音阶训练。
音程训练分为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练习。训练开始阶段,以旋律音程开始,先要重点练习旋律音程的模唱与构唱。在练习首调唱名法的班里,一般以性质为主导,要求学生先掌握性质的特点,练习所有的音程在不同的音区位置上的各种对比,比如大二度与小二度、大三度与小三度音响色彩上的对比,二度与七度、三度与六度距离上的对比,以及让学生感受在构唱、模唱过程中嗓子的疲劳程度的感觉。二度是最为关键的音程,只有熟练掌握二度后才可以真正深入了解其他音程,教师不妨在二度上多下些工夫。
和弦训练采用先听性质再听音的方法,以分解和弦开始,然后加入纵向和弦。三和弦听辨训练中因为有前期的音程作为基础比较容易掌握,但进到七和弦听辨训练的时候,学生往往还没有听就已经有了畏难情绪,因为许多学生入学前接触钢琴少,甚至没有接触过钢琴,学习七和弦听辨时,这些学生由于基础较弱明显感到吃力。
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设法使学生克服自身心理因素,发自内心地接受这项训练,这个阶段对学生心理上的引导是上好这段课程的重要一环,如果学生情绪抵触就无法展开正常教学。进行多次反复的练习是使学生接受七和弦的前提。
训练中的七和弦原转位一共大约有二十个和弦,请男生组和女生组(每组四人分唱四个声部)为全班同学做示范表演,反复唱出和弦的四个音,通过感性认识让学生先认识这五大类七和弦(包括大小七、小小七、减小七、减减七、大大七及它们的转位共二十个),每一个的“模样”。
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方式,由于几个同学一同练习,他们的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感到七和弦并不是难以掌握。但要每个同学都得到练习,课堂时间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布置课下练习的作业,同学们在一起不仅练习了各个声部也增加了彼此协调的团队精神,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
在训练和弦连接时,如属七和弦与减七和弦的解决,一般先让学生从乐理分析上入手。要想听属七和弦与减七和弦及其转位的解决,关键是先掌握各个不同的大小调中的解决;有了这个基础,再让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听辨。
如听写属七和弦转位解决时,若听到解决后的和弦是分解的纵向和弦可以判断为前面是属三四和弦,听到一个六和弦可推断前面为属二和弦,听到一个原位的三和弦可以推断前面为一个属五六和弦等等。实践表明,经过这种反复的训练,学生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此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信心。
(三)单声部旋律听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旋律听记在整个听觉训练中是一项综合的训练,对于各个专业的学生来说,旋律听记训练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将来的工作实践中都是极为重要的。
旋律听记分单声部旋律听记与二声部旋律听记,单声部旋律又分简单调式调性的旋律、变化音旋律、转调的旋律等。这无疑也是视唱练耳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习者都不能听记出一条完整的旋律。久而久之,学习者也将渐渐失去对旋律听记训练的兴趣。
教师进行单声部旋律听记训练时,在每次课堂练习中不要拘泥于一两条内容,笔者通常选择有各种风格或节奏特点的五六条旋律,第一遍训练可以让学生先听旋律全貌,确定调号和拍号并找到相关重点节奏,或说出是哪种类型的乐段结构,如是否是基础结构的中小型乐段或衍生结构的复杂乐段等。
当然在听记的初期也不妨先请一位学生尽量完整地唱出旋律,其间可以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这要求每个学生都非常用心,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教师应该在听辨之前强调,第一遍必须确定调式调性,目的是因为部分运用首调唱名法记谱的学生必须先确定好调号和起落音,这样在他们首调听辨过程中才能顺利进行,因此第一遍对于首调同学更显重要。
除了教师要提示学生在第一遍就注意标准音与起落音的关系外,从第二遍起,教师要对每一遍有明确的要求,对这段旋律在音区,力度、节奏、风格、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特征等方面要提出相应的问题 。
如第二遍必须明确几个特殊节奏型的记法;第三遍重点是乐段结构的前半部分和整个旋律的最后一小节;第四遍确定曲式结构是否有相似处,即平行乐句或引申发展;第五遍完整检查核对等。教师对学生每一遍的听写都有明确的目的任务作为指导原则,使他们在听记过程中能抓住重点,层层攻破。
听记旋律时要强调记谱必须在教师每遍弹奏的间隙进行,不要养成边听边记的习贯, 一定仔细倾听牢记然后再写下来。用脑子记的过程是一个分析的过程,要听出分句在哪,两个分句之间的联系,因为教师在练习听记之前已给学生提示了这个旋律的一些曲式句法与节奏特征的问题,使学生在听记之前做到心中有数。
听记的单旋律曲目很多,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笔者尽量以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各种唱腔旋律为基础,再加入一些自己编写的单声部旋律。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听觉水平,在课堂中除了练习单旋律听记外,还可以练习带钢琴伴奏的乐曲单声部旋律的听记,要求学生听出拍子与调式,并跟随教师的弹奏进行拍击练习,达到一边击拍一边唱出单声部直至默写出旋律来。
二、视唱练耳中节奏的训练
(一)节奏训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有人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骨干,旋律的直接体现就是音的高低走向。可见音准和节奏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些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从单音、音程、和弦到音组、旋律的训练,来练习音准,这是必要的,而在节奏训练中,大多只停留在视唱曲的强弱、打打拍子等方面。节奏训练不够,致使学生在旋律听记的过程中,能够唱出旋律,却不知道如何去记写。
单声部的节奏背唱有助于节奏的训练。首先要迅速判断拍号,然后分辨节奏的特征,将节奏段落准确地背唱出来,用手或者脚打拍子,按照基础乐理课中的音值组合法则,写出节奏的框架。可由二拍子四小节一个节奏短句入手,逐步展开各种不同拍号的单声部节奏的背唱与听记,其中当然也包括含有各种休止符的节奏片段。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将四小节一个节奏短句扩展为由八小节节奏构成的上下句。同时逐步渗入单旋律的听写。只有将旋律听记训练与节奏听记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更加稳定的内心听觉,使学生逐步达到音乐教育专业练耳教学预期的目标。
(二)强化节奏各要素的概念性认知
视唱练耳教学中,由于部分学生入学前接触音乐时间短,自身的音乐基础差,经常会出现学生在学习节奏方面的内容时就出现了“头痛”现象。节奏训练只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众多训练内容中,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训练某项单一的内容。
这样,教师必须在较短时间内,使不同素质和基础的学生掌握节奏中各要素的练习方法,并使其在大脑中形成逻辑性、概念化的理性思维,最终让学生达到不但会唱、会听而且会写、会理解、会运用的程度,解决他们在节奏方面的困扰。同时,也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和体验其他的音乐内容。
1、节拍认知
介绍各类节拍循环往复的强弱规律。教学从最简单、最常见的2/4拍开始入手,逐渐渗透进入3/4、4/4、3/8、6/8等节拍,使学生掌握各类节拍的一般规律,并通过聆听乐曲片段,练习辨别节拍在音乐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规律,因而使他们清楚地了解各节拍强、弱交替不断循环的特点,掌握各节拍不同的规律。
2、节奏型认知
各类节奏均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眼前,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称其为节奏型。众所周知,乐音的长短是以时值来进行划分的,各种不同长短时值的乐音,按规律有机的进行结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节奏型,为使学生能更清楚地认知和便于记忆这些节奏型,就需要将它们按自身的结合规律进行分类,如:基本型、附点型、切分型、连音型等等。
3、速度的认知
速度在节奏训练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初学者易慢速练习。部分学习者在练习节奏的过程中容易拖拍、容易在长音的过程中突然加快速度,而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多多的欣赏一些节奏感强烈的作品,或者有些器乐学生可以通过节拍器来加强速度训练。最简单的方法是,可以通过时钟的秒针来训练。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视唱练耳的情感把握
(一)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
人的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感受能力,但感受能力有敏锐与迟钝的区别,敏锐的感受力,与人先天的秉赋有关,也与人后天的学习 、锻炼和培养有关。
感受力明快的人,能透过细微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相反,感知迟钝的人,只看事物现象,看不到本质。例如当我们对学生进行音阶、旋律训练时,我们要求学生在对音符、音阶、音高等基本要素的感知、认识和体会中,产生情绪上的反应和情感反应,有的学生能很快做出反应,而有的则不能。音阶练习,需要认真地按照表情符号来练唱。
这个看似简单的练习,要想唱得恰到好处却不那么容易,因为这需要学生要用心的练唱、用心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从平淡、简单中洞察其深邃的涵义,才能从细小中感悟到深刻的道理。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天性敏感的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个练习里的深刻的涵义,而有些同学则没有任何感受,并认为这是最简单的练习,因此心不在焉,他们虽然也在唱,在看,在听,但是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当然就没有收获。
其实,音阶练习看似简单,但简单的东西往往也是最难的,因为,要唱好音阶,既要调动敏锐的听觉来听每一个音,又要对它抱着几乎是虔诚的崇敬的态度进行长期练习,并富于情感地把每个音唱好,把每一个音和其他的音作比较。按教学要求,每一个音都要唱得甜美、纯净而清晰;每个音必须是最生动的,最富有感染力的。从而使每个音成为传达人类情感的手段。而且,只有对上述练习已经精通了,才能转到唱较复杂的旋律视唱练习上来,并且以同样的方法来进行旋律练唱。
此外,教师在选择教材、组织教材时,应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对比性,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结合一些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的乐曲,如让学生欣赏二拍子进行曲和三拍子的舞曲,从中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和节奏的不同,并根据乐曲感情需要选择适当的力度、速度演唱,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音乐艺术有它自己的情感特征,这种情感特征主要是通过内心的创造、心灵的感悟来表达。所以,对学生情感的培养首先要从对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的培养入手。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随着学生的感受能力的不断丰富和深入,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始丰富起来。丰富的情感体验是音乐丰满生动的土壤。感情体验,对青年学生来讲,他们经历简单,很少亲身体验悲、欢、离、合等各种复杂的情感,只能是间接体验。
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有意识地积累音乐素材,广泛地了解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这样,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那些表现欢乐、悲伤、庄严、歌颂等不同情绪特征的乐曲,便会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特定的情绪,构成一定的音乐表象,而这种特定的情绪积累得越多、越丰富,便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就越深刻、越强烈、越充满激情。从而为今后的音乐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于是,每当我们遇到与自己所积累的、有相似的情绪特征的乐曲时,内心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会再现乐曲所表达的内容。
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而微妙的,人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指的就是内心世界那些复杂而微妙的情感,音乐则能表现出这种微妙而细腻的情感。
所以,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运用乐句和旋律起伏、强弱的声音把视唱练习曲中那细腻的情感有表情地唱出,将乐曲的情感特征充分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美的感受,从而获得“有人情味的”声音,这也是视唱练耳教学中所追求的比较完美的教学结果。所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而情感的加深是在对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获得的。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因此,当我们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时,首先要对乐谱、旋律加以分析,并对旋律的进行、节奏的运用以及和声的特点等知识在概念上对学生予以指导,因为,在音乐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训练时,最容易产生与音乐情感相悖的现象。
例如:视唱、识谱练习、节奏练习、音程、和弦听辨训练等,这些都是一些理性的、枯燥的训练,很难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内涵和情感因素,并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对音乐知识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获得对音乐的感受。
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枯燥的音乐知识、技能训练变得形象、生动、有趣。以音阶教学为例,在做视唱练习时,要求音阶要唱得连贯(Legato),从一个音到另一个音之间的连接要唱得干净,没有任何模糊的地方,使一个音接着另一个音的衔接不留任何痕迹,并且每一个音都要有准备地唱出。
因此,像这样的练习,不能漫不经心,要养成细心练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对视唱练耳教学中的理性知识的认识,不能像掌握理性思维知识时对抽象理论和简单公式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将对视唱练耳中理性知识的认识融于充满情感的音乐旋律之中,使情感在理性认识的引导下,达到更高级阶段。这正如俄罗斯文艺批评家柏林斯基所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只有这样,才能将视唱练耳课上好,实现视唱练耳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