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大家好,残缺,也是一种美「残缺的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的人常常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缺陷和缺点上,自然而然地就觉得自己不够好,很自卑。这种人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圆满,这也不如意,那也不舒心,于是导致自己心情抑郁,觉得生活无味。
实际上,残缺也是一种美,缺憾和损伤通常是我们进入另一种美丽的契机。不完美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拥有缺陷是人生另一种意义上的丰富与充实。任何人都有缺点,重要的是看你如何看待它,如果能将这些“缺点”转化为“优势”,将这个“优势”好好发挥并运用,就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其实,有些缺点也许恰恰在不经意间铸就了另一种人生。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有一位农夫,他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桶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在每趟长途的挑运之后,完好无缺的桶,总是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桶到家时,却剩下半桶水。
多年以来,农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回家。当然,好桶对自己能够送满整桶水感到很自豪,而破桶则对于自己的缺陷感到非常羞愧,它为只能装一半的水而难过。
饱尝了多年失败的苦楚,破桶终于忍不住了,在小溪旁对农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你道歉。”为什么呢?”农夫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惭愧?”破桶回答说:“过去几年,因为我身上有道裂缝,每次只能送半桶水到家,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部的工作,却只收到一半的成果。”农夫替破桶感到难过,他和蔼地说:“在我们回家的路上,我要你注意看看路旁。”走在回家的山坡上,破桶突然眼前一亮,它看到在温暖的阳光之下,缤纷的花朵开满了路的一旁,这美丽的景象使它开心了很多。
然而,回到家后,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桶再次向农夫道歉。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农夫温和地说:“难道你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只有你的那边有花,好桶的那一边却没有花吗?我一直都知道你有缺陷,但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的路旁我撒了花种。每次我从溪边回来,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多年来,这些美丽的花朵装饰了我的桌。如你没有这个缺陷,我的桌上也没有这么好看的花朵了。”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不需要太幸福,太圆满。当生命中有个小小的缺口,也是很美的一件事,它让我们永远有追求幸福的动力。正视缺陷,它或许能将我们带入另一片风景。所以,我们以选择走出不完美的心境,而不是在不完美里哀叹。假如我们一赇地追求所谓的完美,就不可能轻轻松松地面对生活了。
一个终日消沉的艺术家说:“如果我没有完美主义,那我只是个平平庸庸的人,谁愿意空活百岁,碌碌无为呢?”这位艺术家把完美主义看成了自己为取得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他相信实现完美是他达到理想高度的唯一途径。但是实际情况呢?他对失败的恐惧使他做事都如履薄冰,他的作品总是缺乏一种艺术的力度。
完美主义者最普遍的思维方法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研究表明,这种强迫性的完美主义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也会影响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甚至会导致人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损害,以致自我挫败。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完美主义者以非逻辑、歪曲的思维方法看待生活。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常常会感到孤独,这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使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影响。他们总是为自己的言行辩解,对别人却品头论足,指指点点。这样的做法常常伤害别人,影响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陷入孤独的境地从前,有位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晶莹剔透的大珍珠。他非常高兴,爱不释手。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个小黑点。渔夫想,如果能够把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完美无瑕,变成无价之宝。于是渔夫剥掉一层壳,但黑点仍旧存在;再剥一层,黑点还在层层地录到最后,黑点终于没有了,但是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从故事中我们看到,渔夫想得到的是完美,但在他消除了所谓的不足时,美也消失在他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了。其实,有黑点的珍珠只是白璧微瑕,而且正是其不着痕迹、浑然天成的可贵之处。这种美,美得朴实,美得自然,美得真切。美并不等于完整无缺,就如同缺失双臂的维纳斯,正是那双断臂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美也就在这样一种遗憾和遐想中达到了极致。
因此,要求自己时时保持完美是一种残酷的自我主义。人生并没有真正的完美,完美只是在理想中存在。刻意去追求完美会使人疲惫不堪。而正是因为有了残缺,我们才有希望,才有梦想。当我们为希望和梦想而付出努力时,我们就会发现缺陷自有它的美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