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大家好,广西人文风俗「广西壮族春节民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壮族嘹歌民俗
所谓“入乡随俗”,随的就是所谓的“民俗”。
今天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广西的民俗吧~
壮族嘹歌
因为其唱法中每一句都有“嘹—嘹—嘹”作为衬词拖腔而得名。在壮语中,“嘹”含有“唱歌玩乐”的意思,是壮族“好歌”“以歌为乐”的民族文化心理的生动体现。因此,壮族嘹歌之名之名源于壮族“以歌为乐”、好唱“嘹嘹(辽辽)之歌”的习俗,其本意是“男女恋情之歌”。
壮族嘹歌
南丹瑶族服饰南丹瑶族服饰
彩调南丹瑶族男子便衣为蓝黑色立领对襟衣,胸前两侧各绣一个鸡仔花图案;裤子则用白布做成,长度刚过膝盖,裤脚用黑布镶边。白裤的膝部绣有五条红色花纹,民间相传这是瑶王与外族战争时留下的血手印。
南丹瑶族女性夏装的上衣称为“褂衣”,为前后两块方布缝合而成——前为纯色黑布,后则用染、绣手法做成各种图案;冬装上衣一般为右衽,袖服,无扣。不分冬夏,南丹瑶族妇女下身均着蓝色及膝的百褶裙,裙面用树汁画染成三组环形图案,裙边用红色无纺蚕丝片镶边。
彩调
彩调分布甚广,各地名称不一,如桂林、柳州、河池等地区称“调子戏”、“采茶”、“哪嗬嗨”,左、右江的宁明、百色等地叫“大采茶”、“嗬嗨戏”,平乐、荔浦等地叫“山花灯”、“彩灯”、“采茶戏”,等等,但以称“调子戏”、“采茶戏”最为普遍。1955年,统一定名为“彩调剧”。
彩调唱腔属联曲体,分板、腔、调三大类,其中板有诉板、哭板、骂板、忧板等;调有比古调、走马调等,腔以脚色行当区分有小生腔、旦角腔、丑角腔等,按人物身份、职业区分的有相公腔、化子腔等,表现身段动作的有挑担腔、饮酒腔等。
荔枝狗肉节荔枝狗肉节
虽然小编不吃狗肉,但它却是玉林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据民间传说,“冬至鱼生夏至狗”,唯独在夏至这一天,狗肉和荔枝同吃,不会象往常那样热火攻心,而是难得的美味大聚合;生意人也觉得“红红火火、旺上加旺”。所以在夏至这一天,大家也放开肚子吃,“宁愿冒着流鼻血的危险”也要吃个痛快。
神秘夜婚习俗神秘夜婚习俗
毛南族肥套关于壮族夜婚的由来,在泗城,民间流传着一段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凌云古称泗城,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古时从明朝始,百姓家的嫁、娶喜事,原是选了吉日在大白天办的,美艳羞涩的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坐上红花绣帘轿,新郎骑红鞍雄骏马,吹唢呐,敲锣鼓,放鞭炮,热热闹闹地进行。可后来,由于土司沿袭制度“初夜权”的影响和干扰,凌云土霸十分猖獗,一手遮天,无恶不作,一得知谁家办喜事,就派“拉生队”(即由家丁组成的抢亲队伍),把可怜的新娘强行拉到府上,先供自己-一宿或三霄,把新娘人生的“第一次”活生生给剥夺了,玩弄足够后才放回夫家,如果新娘或家人有反抗,重则挨打死,轻则被打伤,惨景则家破人亡。此外,尚有些恶棍歹徒,常常假冒土霸王派来的“拉生队”拦路抢人,打胜就抢走新娘,打败就报头逃窜,害得当地百姓犹如哑巴吃黄连,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伸。
为保妻女贞洁和一方平安,百姓冥思苦想,想出一个绝妙办法,把嫁、娶喜事改在夜间悄悄进行。更深人静、屋外漆黑一片时,男方才由护轿的几十个男青年拥着花轿去女家,不敢放鞭炮了,不能大声说话,偷偷悄悄地把新娘接回来。天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只不过从前是悄悄密密,冷冷清清,而今是吹吹打打,热热闹闹了。
毛南族肥套
“肥套”是毛南族还愿等活动的总称,盛行于明清之际,初为毛南族借助傩祭祀天地自然万物的仪式,在传承过程中融合毛南族口头文学、山歌、戏剧、舞蹈、音乐、打击乐等艺术元素成为内容丰富的民俗活动。其歌、舞、乐、戏等艺术形式承载着毛南人祈求民族生生不息、冀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它既是毛南族发展的历史见证,又是毛南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毛南族肥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傩歌、傩舞、傩戏、傩乐、傩故事(口头传说)、傩面具雕刻几大类。
蚂虫另节蚂虫另节
壮族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节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北部红水河流域境内,因壮族把青蛙称“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而得名。
传说掌管风雨的不是龙王,而是蚂虫另女神。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虫另,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所以,每当春节到来之时,这里的壮乡村寨的人们便自发到蚂虫另亭(社亭)周围举行隆重热烈的蚂拐虫另歌会。大家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歌声遍野。活动程序一般有找蚂虫另、孝蚂虫另和葬蚂虫另三步,以跳蚂虫另舞、唱蚂虫另歌形式相伴完成,以共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蚂虫另舞的舞姿多模拟青蛙而为,主要动作有双腿深蹲、撑棍仰身、碎步横行、抬踏颤点等,富于生活气息,诙谐风趣。
拉大网拉大网
打榔舞京族是海洋民族,拉大网是京族人民从事海洋捕捞中最常见的一种浅海作业方式。过去拉大网,以网头敲鱼梆为号,有“鱼梆一敲,网带上腰”之说。金滩,因为坡缓、滩平、无淤泥,是全国最适宜拉大网的地方。
拉网时,京族姑娘一般头戴葵笠,然后用手绢把脸面遮住,只留下两只眼睛,大有“手绢遮脸半神仙”之逸趣。看她们系上网带后,一步一退,一边看书,一边对歌,一边谈天说地,一边打情骂俏,真是潇洒之极,风流有加。
打榔舞
崇左花朝节其舞以打“榔”为表现形式,以农耕时代稻作生活为表现内容,以当地民间习俗节日为活动时空,具有古朴典雅,节令时令,休闲娱乐等特点,长期以来深受当地壮族人民所喜爱。
“打榔舞”主要道具为木榔,是用一根长约六尺、直径二尺的大木凿制而成的大木槽。表演者不分男女老少,有二人对打、四人对打、多人交错对打等多种方式。“壮家木榔壮人敲咧,振臂挥杵敲起来啰……”,当《打榔舞》的音乐响起后,每人用一米多长的木杵有节奏地敲击榔壁、榔底和榔边,动作欢快有力,节奏稳重,声调若鼓,闻于数里,以此表达壮族人民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幸福吉祥的祈求和渴望。
崇左花朝节
金山花炮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是广西宁明、龙州一带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花朝节。花朝节是纪念百花仙子的节日,传说她降于这天。她喜欢木棉树,因为它长得挺拔粗壮,春来满树红花,鲜艳如火。所以她常栖木棉树上,佑护大地百花灿烂,人间安宁。
节日是选在有高大木棉树的地方过的。男女青年们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他们穿着民族盛装,怀揣五色糯饭、糍粑或粽子等食品,带上为情人而备的头巾、千针底新鞋等礼品,尤其不能少了精心绣制的绣球。人倦绿丛中三五成群,对唱山歌,赞情侣,夸对方,求连情,同时歌颂百花仙子的佳洁、美丽。唱到情深意醉,绣球便带着无限的柔情,象彩虹一样飞向自己的心上人。一时在绿丛中彩球飞舞,给歌场增添了无限的趣意。
金山花炮节
浴佛节金山花炮节源于明朝成化十四年农历二月十九。这一天,当地壮族人民舞龙、舞狮、唱戏、对歌,并在金山设坛祈求平安,举办抢花炮活动,节目丰富多彩,延续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形成了当地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节日,抢花炮是壮族、侗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这项运动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
抢花炮类似橄榄球运动,因而有东方橄榄球的美称。这是一项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对抗性体育活动。侗族按传统习惯,以村寨为单位进行抢花炮比赛。因成败关系到本村寨的荣誉,队员们都是经过挑选的精明强悍的青壮年。他们头缠长巾,肩扛火枪,身背绣花荷包,腰挂盛火药的葫芦。一路上,精神抖擞,鸣放鞭炮,一队接着一队,绕场而行。
浴佛节
火把节“浴佛节”也称“佛诞节”,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辰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到这一天,各佛寺的僧侣都要以甘草茶煮成“香汤”,在寺庙的浴亭里对释迦牟尼佛像舀水淋佛,对佛祖进行一次洗浴。
桂平浴佛节主要活动内容有:万人浴佛大典、千人登顶朝拜、吉祥泼水礼、西山佛教论坛、放生求子等,形式多样,信徒顶礼膜拜。
浴佛大典是活动的重头戏。2010年浴佛大典由龙华寺住持湛空法师主持。主持者用小勺舀香汤至佛像头上,灌沐佛像3次,再洒上香花。信徒代表、游人代表分别依次浴佛。浴佛完后,法师点浴并分发圣水到浴佛圣水池。
法师点浴,向大众泼水消灾。众多信众、游人们争先恐后抢占最佳位置接受法师泼洒的圣水。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人们认为浴佛,不仅是洗浴太子神像,也是洗涤内在身心的浊染,让身心能得到洁净、安宁。
火把节
抬官人关于火把节的来源有这样的传说。话说很久以前,天神派了两名大力神到人间去搜刮珠宝、财物和粮食,这两名大力神仗着天神的权威和自己的力气,把不愿奉献者的房屋推倒,把牛羊举起来摔死。
彝族的百姓苦不堪言,因此推举了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阿提拉巴当统帅,率领大家与这两个大力神斗争。
阿提拉巴知道大力神力大无穷,不可硬拼,只可智取。一天,他把其中一名大力神引到山上,跑了九天九夜,直到大力神累得站不住时,才率众把他摔死在山下;另一大力神则气极败坏地跑回大庭报信。
天神大怒,立即取出一个小盒向人间抛去。原来这个盒里装的尽是蝗虫,盒子一打开,蝗虫便铺天盖地向凉山扑来,聪明的阿提拉巴立即用松枝和箭竹扎成火把,百姓争相仿效,顷刻间熊熊的火把在高山、深谷、平坝到处燃起,把蝗虫通通烧死了。
人们战胜了天神,保住了庄稼,获得了丰收。据说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六月廿四,从此,彝民在每年的这天,或从这天开始用三天的时间,以点燃火把作为纪念,也为驱逐害虫确保丰收。
抬官人
斗牛“抬官人”以龙为造型:由青年或小孩扮演的侗、苗王为龙头(官人);芦苼奏响为龙的声音;头戴尖帽身披毛毯者为龙鳞;着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为龙身。而画着花脸、身形丑陋的怪兽则被惩罚为官人抬轿。整个队伍浩浩荡荡转寨游坪,气氛热烈。节日期间,主家宰猪杀羊,款待宾客。寨子里还举行唱大歌、唱多耶、踩歌堂等活动。
“官人”,侗语称为“店宁蒙”,由一青少年担任,他身穿奇特的“官家八团花衣服”大家用轿子把他抬着在全寨-。“官人”的队伍都打扮得稀奇古怪的,一路手舞足蹈,表演滑稽的动作,逗人发笑。沿途有许多扮成衣衫褴褛的乞丐拦路“抢劫”。队伍中有几十位盛装打扮的姑娘,当“官人”队伍浩浩荡荡进入鼓楼前的歌坪,姑娘们向村民们赠送食物。
斗牛
西班牙斗牛在世界久负盛名,而壮族也有斗牛的习俗,且毫无逊色于西班牙斗牛,别有一番情趣。与西班牙人牛相斗的方式相比,壮族斗牛是两牛角斗,常常是两头大牯牛相斗,可以是水牛相斗,也可以是黄牛相斗。壮族斗牛大多是在农闲时进行,一般在秋收后至立春前,具体时间由各村代表商议而定。
看斗牛如同赶歌圩,届时,四乡八村的男女老少均云集斗牛场,各自带上铜鼓、唢呐来为自己的参赛队呐喊助威。
小年,广西各地习俗都有什么?
南宁吃年棕——南宁有吃“年粽”习俗,“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跟端午节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
恭城杀年猪——恭城瑶族自治县,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小年夜后,挑选最好的肉,或炒或炖,再斟满酒,邀请亲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武宣、桂平做米饼——武宣、桂平等地有做米饼习俗。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玉林做白散——玉林各地有制作年味小吃“白散”的传统习惯,“白散”用糯米经过五六道工序制作而成,上面还印有“福”“寿”“喜”等字形,寓意生活幸福美满,越过越红火,是当地人过年过节的最好馈赠品。
贺州做腊肉——贺州瑶家的腊肉制作可谓有着千年文化,腊肉咸甜适中,无柴火烟薰味,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吃过的都赞不绝口。
桂林糖果祭灶——桂林过小年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是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