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大家好,打破宗教统治的文艺复兴究竟复兴了什么 「艺术风格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未经作者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史太浓文字内容已委托第三方版权机构负责维权)
----------------------------------------------
【风格列传】哥特艺术一篇说清楚-「设计史太浓」出品
文艺复兴在历史长河中是个伟大存在,其冲破了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类的束缚,促进大家思想的解放,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其中自然少不了艺术设计领域。
话说在13—14世纪时候,也就是哥特风格逐渐成型的那个阶段(关于哥特风格的详细内容可看之前分享),神权思想已经统治欧洲很久很久,那些掌握实权的宗教贵族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但实际上口不对心。
13-14世纪的欧洲
比方一边主张大家安贫乐道,自身却贪恋权力富贵,这种事情时间长了总会被有心之人察觉,所以慢慢引起不少当时一些有识之士的强烈不满。
而且随着商贸的发展,社会上开始出现有钱人,人有钱之后情趣就会变多,首先是因为时间多了,比方你都不需要上班来维持生活自然就想找各种乐子,于是宗教那种强调无欲则刚的思想开始不太匹配,大家开始关注现世价值,开始关注社会科学。
宗教的教王加冕
因为此时的欧洲也正在经历可怕的黑死病,面对这场灾难,大家发现自己一直虔诚信奉的神好像并没有什么作为,进而扩大了大家的猜疑与不满,文艺复兴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中慢慢孕育出来。
中世纪可怕的黑死病
“文艺复兴”这个名词来自16世纪一位作家,同时也是一位艺术从业者,跟史太浓雷同,都是作为一名从业者的同时从事行业相关写作。
这位作家叫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是米开朗基罗的学生,他当时费了很大功夫写下一本叫《艺苑名人传》的书,记述从14世纪开始到16世纪合计260多位杰出艺术家的生平与作品。
书籍篇幅长达百万,“文艺复兴”这个词汇就第一次出现在该书中,而他也被视为世界上第一位艺术史家。
《艺苑名人传》
“文艺复兴”的含义是指一种“再诞生”,初心是复兴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其发展中心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这个地方曾被中国大诗人徐志摩先生翻译为“翡冷翠”,是非常高雅的音译,让人产生精致而浪漫的意象。
美术作品中14世纪的佛罗伦萨
风格特点
根据当前普遍认同的说法而言,文艺复兴的第一位艺术家是活动于14世纪上半叶的乔托(Giotto),他第一次让绘画中的人物有了体积感与重量感,因为他的画破天荒运用了光影与明暗技法,打破中世纪一直以来那种“纸片人”的画法。
此前大部分绘画主题都以圣像为主,这些圣像代代传承,基本上僵化了形象,而乔托却喜欢绘制一些民间故事与大自然景色,他绘制景物时候也表现出空间与层次,与当时的画家截然不同。
乔托绘制的圣像已经跟传统不同
乔托的人物与景物画法后来被文艺复兴各路英雄不断研究深化,最后发扬光大,成为文艺复兴一种标志性技法风格,那就是“写实主义”与“透视法”。
乔托的代表作有《哀悼基督》与《逃亡埃及》等,第一个同名作品实在太多,遍布绘画与雕塑,所以我们可以谈谈第二个,《逃亡埃及》的主题来自《圣经》,故事显而易见,就是讲述圣母玛丽亚带着耶稣宝宝逃亡的过程。
《哀悼基督》
《逃亡埃及》
乔托将人物处理得世俗而真实,感觉就像大家的邻居一样,让神第一次有了人的感觉,此时人物绘制的写实技法已经较为成熟,而景物虽然有刻意营造近大远小,但还是显得比较稚嫩。
文艺复兴走向繁盛时期有个标志性的人物,叫波提切利,他活跃于15世纪的80-90年代,属于当时意大利佛罗伦萨最出名的艺术家。他的代表作是《维纳斯的诞生》与《春》。
波提切利
这两幅画说名字大家未必知道,但一上图基本都有印象,因为实在太著名,会在很多艺术相关的教材或者网页看到。
《春》
其中《维纳斯的诞生》创作于1487年,描述了西西里岛一个美丽传说,主角维纳斯是希腊的神话人物,属于爱神与美神,掌管了航海与生育,波提切利在创作的时候大胆打破基督教禁忌,以非常写实的方式描绘了女性裸体。
《维纳斯的诞生》
他要赋予肉身在古希腊时期的意义,人体的美应该受到诸神的祝福,在其高明的技法表现中,写实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除了人体透视与结构,他连肌肤的光洁剔透也表现出来,人物的神情表达也非常生动。
随后,佛罗伦萨就出现了大名鼎鼎的“文艺复兴三杰”,将文艺复兴思潮带向了高峰。
三杰
文艺复兴三杰其实有分前后,前三杰专注于文学领域,所以也称为“文坛三杰”,分别是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不在我们的表述范围,感兴趣的各位可以在互联网上自行检索,我们要谈的是艺术领域的“后三杰”,分别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及拉斐尔。
文艺复兴文坛三杰
按年纪排序的话,达芬奇是老大,他比米开朗基罗大了23岁,比拉斐尔大了31岁。所以三人组成一个老中青组合,而且当时三位绝对相互认识,交情如何是一码事,但可以肯定的是拉斐尔曾将达芬奇视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达芬奇
关于达芬奇的故事非常多,其一因为他的《蒙娜丽莎》太出名,而他本人一生的故事又太传奇,非常值得八卦,甚至有一部分我认为是后世杜撰的。
《蒙娜丽莎》
其留下传世的作品不过十多张,而且多半属于半成品,却已经把绘画带到一种罕见的高度,其风格特点首先是高度逼真的写实,这种写实基于科学,无懈可击,另外则是神秘,柔和、通透、朦胧,是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
问题在于绘画也仅仅是他其中一种技能,他在雕塑、建筑、音乐、数学、文学、解剖、天文、地质、植物研究、工程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及成就,我刚才罗列的这些范畴基本属于当时全部学科,所以按中国教育标准,他就是那位万中无一的全才,并且据说年轻时候还是一名美男子,十分可恶。
达芬奇的工程设计手稿
我曾经买过书籍《达芬奇笔记》,里面记录了上述领域的研究,而且还有一部分文字是“倒写法”,意思是左右颠倒,需要借助镜子还原的文字,估计为防止他人读懂。
《达芬奇笔记》
爱因斯坦曾经认为,如果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在当时就发表,科技能提前30-50年,甚至后世有人认为达芬奇是外星人或者“来自未来的人”。
不管如何,就是额头印有“牛逼”二字,我也不能再陈述下去,不然就会变成达芬奇专题,我们后面会谈到他的一个作品,以说明文艺复兴盛期的一种艺术形式特征。
接下来说说米开朗基罗,他在三人当中活得最久,生于1475年的他活到1564年,足足89岁,放到如今也是很高寿的人。
米开朗基罗
对比达芬奇的冷静理性,米开朗基罗显得激情无比,他的创作领域分别集中于雕塑与绘画,23岁时候米开朗基罗就因为创作《哀悼基督》雕像赢得大师地位。
《哀悼基督》雕像
随后也佳作频出,比方著名雕塑《大卫》,三十岁时候又受梵蒂冈教皇的委托创作大型天顶组合壁画《创世纪》,如果能到现场看,可谓让人惊心动魄,觉得满天神佛。
壁画《创世纪》
米开朗基罗无论雕塑还是绘画,展现出的都一种绝美阳刚的写实风格,他被视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水准的最高代表,到了这个时期,文艺复兴的写实主义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写实成为当时艺术创作的一个基础标准。
最后是年轻人拉斐尔,他英年早逝,1520年年仅37就因病离世,对比达芬奇的神秘,米开朗基罗的狂野,拉斐尔的风格就是“安静的做个美男子”,完美补充两座大山之间的缺失。
拉斐尔
他以绘画见长,其特点是非常纯粹与唯美,给人一种世俗的温暖感,19世纪英国出现了“拉斐尔前派”这样的艺术组织,就是以学习拉斐尔这种风格为典范。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有《圣母圣婴图》。
《圣母圣婴图》
除了小清新,大场面也难不到拉斐尔,代表作是绘画《雅典学派》,这个作品属于典型的文艺复兴式构图,沉稳均衡,中轴对称,借描述希腊雅典时期人文昌盛的场景致敬文艺复兴。
比方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及拉斐尔自己都出现画中进行客串,前两者都放在了画面的C位,所以这幅画就归纳“文艺复兴”而言显得特别有意义。
《雅典学派》
大家也许会好奇当时的大师怎么谋生,其实他们就跟当代的自由设计师一样,通过承接项目收取酬金活着,赚钱多与少就视乎名气了,所以很多传世佳作其实都属于当时的“商业委托项目”。
所以艺术到底是否真的很纯粹,我要打个问号。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与《蒙娜丽莎》可以齐名,谈这幅画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比较典型的绘画风格代表作,特点分别就是稳定、写实与生动。
此画主题来自《新约圣经》,讲述耶稣知道自己被出卖,召集12位门徒一起吃最后一顿晚餐的故事,耶稣分给大家面包说:这是我的肉,大家请吃吧,继而分红酒再说:这是我的血,大家请吃吧。
所以2-3世纪基督教在罗马传播还是“地下党”的时候,成员大部分是生活艰辛的贫民,而因为这个典故所以他们聚会就会有这种仪式分吃一些粗陋的食物,但因为神秘,慢慢在坊间流传他们晚上分吃人肉这样的说法。
有人曾经形容达芬奇这幅画呈现出舞台剧的感觉,耶稣双手摊开,左手掌向上,右手掌向下,呈现一个代表永恒稳定的平静三角构图,所以耶稣的神情也显得非常平静,以耶稣为中心两边基本对称,12门徒3人成群在一起讨论,左右各两组,曾经有研究者单纯使用肢体语言的分析法,就成功将排列左4的犹大定位出来,可见达芬奇将人物姿态神情绘制得多么生动与巧妙。
而且大家如果再看仔细一些,达芬奇连桌面的面包,桌子的桌布折痕及人物的衣物布料质感都刻画得很细致,所以在一些人心目中,此画的地位要比《蒙娜丽莎》要更高一些。
而且看此画时候,大家会感觉焦点特别集中,因为这里就出现了文艺复兴诞生的“一点透视法”,而灭点刚好就是耶稣的头部,这种透视法会给人一种最佳的稳定均衡感。
建筑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同样具有绘画那种典雅、庄重与均衡的特点。
这种风格首先基于古罗马特色,比方古典柱式的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但从意大利传到欧洲各国的时候产生了变化,每个国家都结合本土特色进行演化,有时候还会跟后续发展的风格进行结合。
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
比方巴洛克与洛可可(此两种风格我们后续也将会讲述),总的来说,文艺复兴式的建筑一定不会融合的是哥特风格与拜占庭风格,因为这两种风格代表了中世纪,代表了宗教意识形态。
文艺复兴这个文化活动首先有对神权至上的批评,其次则是肯定人道主义,所以无论雕塑、绘画或者建筑都产生了世俗化的倾向,他们希望重塑古典社会(于他们而言的古典)的秩序与协调,这些特征也同时表现在建筑上。
所以大家不再拼命建设教堂了,世俗建筑开始变多,比方一些优秀宅邸,其中首数意大利第一大家族美第奇住宅。
美第奇住宅
这个家族在欧洲整个文艺复兴中起到关键作用,但不在本次讨论范围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在互联网上了解,这个家族的宅邸(di3)是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设计师叫米开罗佐,属于当时佛罗伦萨的建筑大师。
美第奇宅邸一共分三层,这也是当时佛罗伦萨大量住宅设计喜欢使用的结构。第一层外立面用粗大毛石打造,砌缝非常厚,二层的石块略显平整,砌缝稍小,三层则是光滑且不留砌缝。
古罗马元素也遍布建筑内外,整体显得古朴大气,但又不失威严,最关键是包含中轴对称、均衡、秩序与庄重感。
美第奇住宅内部
如果有机会到佛罗伦萨旅游的朋友记得要找机会参观一下,通过这个建筑就能大致清楚文艺复兴式住宅的基本特点了。
启示
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艺术风格跟政权不同,不会产生切割式更替,后者必然基于前者的传承而发展,就算推翻也属于一种传承。
几乎每一个篇章我们都反复说过,多数风格发展过程是并行的,不会因为新的风格出现马上就淹没旧风格,所以我们看到文艺复兴跟哥特风格在时间记录上也存在重叠。
但没有关系,我们在讲述任何风格时候都以其为主线即可,如果一定要跟同时期风格混讲或者对比,可能会加深大家理解的难度。
其实当前美术教育体制中很多标准都属于文艺复兴时期奠定下来的基础,比方素描写生的学习方法,当然这种传承是存在改良的,但汤底基本一致,好比当代大部分设计教育的体制来自德国包豪斯一样,传承得越久被彻底改变的可能性其实就越低。
另外文艺复兴式风格的房地产开发也特别多,因为这种风格天然的适合别墅与洋房,这种审美意趣很符合当代的富裕阶层。
当代融合了文艺复兴风格的住宅
本期分享就到这里结束,感谢各位,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