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大家好,潮汕舞狮特色「广东民间舞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潮汕民间舞蹈种类繁多,主要有英歌舞、蜈蚣舞、麒麟舞、鳌鱼舞、龙虾舞、鲤鱼舞、醒狮舞、舞九鳄、舞龙、骆驼舞、双咬鹅舞、布马舞、龙灯舞、车鼓舞等30多种。这里择要作些介绍。
潮汕腰鼓舞
春秋战国时期,潮汕已使用铜鼓的记载,当时的俚人已能够“铸铜为鼓”,鸣鼓作舞。随着大批汉人南迁入潮,也同时带来了中原文化,促进了潮汕民间艺术的发展。唐宋以后,潮汕地区乡社、宗族游神赛会逐渐盛行,民间舞蹈随之兴起。据《岭南杂记》记载:“潮州灯节,鱼龙之戏,又每夕各市场扮唱秧歌,与京师无异。”明末清初,潮州知府吴颖著的《潮州风俗考》也载:潮州“农者春时数十辈,插秧田中,命一人捶鼓,每鼓一巡,群歌竞作,连日不绝,名曰秧歌”。这跟流行于北方的民间大秧歌极为相似。潮阳、澄海、揭阳等县地方志对民间歌舞也都有所记载。
潮汕民间舞蹈山海兼容,广场舞、动物舞、仪式舞相生并存,千姿百态,其形成发展涵古括今,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审美价值。每逢传统佳节、喜庆活动,潮汕各地根据本地的传统习俗,民间舞蹈纷纷登场,构成一幅幅亮丽的特色风景线。
潮汕麒麟舞
英歌舞。属广场民间舞蹈,至今已有400百多年的历史,表现梁山泊好汉攻打大名府的故事。英歌舞是我国民间舞蹈园地中一朵鲜艳的奇葩、稀有的舞种,具有庞大的阵势,动态一格,跳跃流畅,套路规范,变化多端,道具棍槌技耍精巧,尽显阳刚之美、稳健之美、粗犷之美,是潮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汕头英歌舞
汕头英歌舞(潮南西岐)
汕头英歌舞
汕头英歌舞
潮州英歌舞
潮州英歌舞
揭阳英歌舞(普宁)
潮汕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风情万种、特色鲜明的民间动物舞蹈,包括龙舞、狮舞、蜈蚣舞、双咬鹅舞、鳌鱼舞、骆驼舞、龙虾舞、布马舞、鹤舞、舞九鳄、鲤鱼舞等。潮汕民间动物舞蹈多为广场舞蹈,具有地方性与开放性相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并重、象征性与隐喻性有机结合、精细性与粗犷性完美结合等鲜明文化特色。
蜈蚣舞。是清光绪年间由澄海县西门村人陈成锦创作的。表演时,以彩珠为引,蜈蚣随珠作舞;动作模仿蜈蚣习性。潮汕大锣鼓随舞伴奏,气势磅礴。夜间表演时,但见蜈蚣眼睛闪烁,身躯透亮,口喷焰火,硝烟弥漫,乐曲起伏,极为壮观。
汕头蜈蚣舞(澄海西门)
汕头蜈蚣舞
龙虾舞。澄海的民间艺人通过观赏龙虾游动的姿态,突发创作灵感,创作了广场舞蹈龙虾舞。龙虾舞可供舞蹈的躯体长20米,宽6米,由七节构成,龙虾舞由五个舞段组成,在“春满鱼港”鼓乐声中,由16位穿着敦煌舞服的少女徐徐登场,翩翩起舞,接着,气势雄壮的龙虾舞动着长长的龙虾须,由烟火助威,神态自若地纵身游出水面,舞姿雄浑刚劲,起伏沉稳,古朴自然,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汕头龙虾舞
舞九鳄。流行于惠来一带的民间舞蹈。韩愈被贬潮州做刺史,他敢于抑制豪强,驱除恶鳄,后人为纪念韩愈祭鳄治鳄、为民除害的德政而创设。舞九鳄初时只有鳄灯而无鳄舞,至清道光年间才有鳄舞出现。舞九鳄即手擎九支鳄灯游行舞蹈,在锣鼓的配合下,舞者步伐矫健,舞姿多变,每段舞构成一景,各有特色,初似巨龙翻滚,顷如暴鳄败阵,继之销声匿迹,最后万民欢腾。惠来昔年春秋二祭必舞九鳄,清道光以后,则改在除夕,大年初一至元宵期间,相沿至今。
揭阳舞九鳄(惠来)
布马舞。流行于饶平县新丰、九村、饶洋、上饶一带。相传是南宋时江西省籍一瓷工所传授。其舞蹈形式最初是扮演《状元游街》,并配上本地音乐,采用汉乐大八音锣鼓,以大唢呐领奏曲牌《过五关》、《将军令》等,伴随舞蹈动作,队形多变。后传于黄岗镇,则用潮汕大锣鼓伴奏。
布马舞(饶平)
布马舞(饶平)
潮汕游春盛况
第一互动自媒体,网罗家乡最热点,请订阅“潮阳那些事”,同时也推荐您添加“潮阳那些事”的微信公众号:CY-0754☜长按可复制。更多的潮汕时事热点、风土人情、美食佳肴为您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