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寿山石雕十八罗汉「寿山石雕刻技法」

时间:2023-01-20 09:41:08 来源:石道手工艺

大家好,寿山石雕十八罗汉「寿山石雕刻技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寿山石的人物雕刻多来源于儒释道文化,儒家文人、佛家菩萨、罗汉僧侣、神仙传说等,不一而足,而罗汉是寿山石雕中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罗汉的民间意译有三种:一是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的一切烦恼;二是接受天地间的供养;三是拥有涅槃,不再遭受轮回转世。罗汉一般是僧人的形象,穿着僧人的衣服,没有任何饰物,朴素。在佛教寺院供奉的罗汉常见的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

数量众多的罗汉也为人们丰富罗汉的人物性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为塑造不同形象的罗汉提供了想象的空间,雕刻者对每尊罗汉都赋予不同的性格特征,展现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罗汉艺术形象与风格的分类:第一种是传统的,和人民生活相关的形象;第二种则是以梵僧为原型创作出来的形象。相比之下,第一种更贴近人民的生活,更符合中国的传统美学,深受学者和老百姓的喜爱。

与其他大型雕刻不同的是,寿山石天生具有丰富的色彩特质,它本身的颜色如果能被雕刻者充分利用,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在罗汉等题材的雕刻作品中,无论是大面积的原石本色,还是细微之处的俏色,若被雕刻者独具慧眼设计出与人物神态融合的作品,就能产生人物本身独特的神态韵味。不同的雕刻家对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有着差异化的偏重。同一个雕刻家在不同时期雕刻时,都会根据石材自身的特质进行判断,设计不同风格的作品思路。不同作品不同雕刻风格,更能体现寿山石雕刻艺术与天然石材的完美结合。所以,当寿山石成为罗汉题材雕刻的材料之一时,高高在上的宏伟气度渐渐在传统罗汉审美风格上淡化。只有利用寿山石天然的纹理色泽进行创作,并达到精致、传神的寓味,才深受寿山石雕刻爱好者及收藏者的喜爱。

罗汉雕刻通常是圆雕,像汉唐时期的石雕一样,圆雕也是石雕最基本、最原始的雕刻技法之一,是立体雕塑,具有360。空间感。因此,如何借势取巧,运用独创性将作品精确地按自己的设想表现出来,很能考验雕刻家的艺术创作水平。

圆雕是寿山石雕的传统雕刻技法之一,它以其丰富的题材表现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雕刻中。圆雕是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底部全方位进行雕刻,这样可以让观众多维度多角度欣赏雕刻作品的各个面。作品往往能准确、细腻地表达雕刻的主题。

采用圆雕雕刻人物时,注重的是“借石造型”“借色取巧”。雕刻家会根据石头本身的形状和颜色来构思和布局。寿山石的自然形状、质地和颜色决定雕刻人物的姿势,从而让作品消耗的石材量降到最低。在雕刻过程中,要注重布局,繁简结合,使人们可以欣赏到石材的质感和作品表现的另一寓意。同时,保证了作品的美感,使之达到完美的平衡。因此,圆雕人物也从另一方面衡量了寿山石雕刻家的艺术水平。

圆雕作品惟妙惟肖的特点对雕刻石材的选择十分严苛。石材从长度、厚度都要与人物的比例相当,再由雕刻者按比例打坯。打坯是圆雕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也是第一道工序。特别是大型的圆雕作品,往往为保险起见,还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等在泥土上打坯基本成型后,再到寿山石上进行打坯。打坯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确保作品能按最初设想的比例,严谨的呈现出来,这样才能雕刻出生动逼真的作品。圆雕一般从雕刻人物的正面开始,同时兼顾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向,以力求达到作品完美和谐,这样雕刻出来的作品才能经得起全方位的观赏。

寿山石的圆雕起源于南北朝,那时候圆雕一直是寿山石雕最主要的雕刻手法,虽然当时寿山石圆雕的技术还未达到今天的成熟度,但是有些圆雕作品品相是极好的。

清初寿山石圆雕技艺达到高超水准,比如杨玉璇的《僧人卧像》、魏开通的《伏虎罗汉》等数件寿山石雕作品,堪称当时寿山石圆雕杰作。

清初杨玉璇的罗汉题材作品,精雕细刻、刀法精湛、人物形象生动、构图精湛,体现出深厚的雕功和艺术水平。雕刻的人物形象简洁和谐,比例恰当,造型自然逼真。优秀的寿山石人物雕刻作品不仅要求形似,还要神似,要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感情内容。他的雕刻以罗汉的眼神来表达人物的感情特征,通过嘴巴形状的各种变化来表达人物的举止。罗汉紧闭双唇,微微高耸,嘴角自然,面部肌肉放松,流露出怡然“心佛”的神色。他雕刻的罗汉雕像风格简约、纯朴自然。

清初时期的寿山石雕艺人擅长利用石材本身的造型及颜色。不但用寿山石本身的色彩部分来雕刻袈裟,还用无色部分来雕刻罗汉肌肉。作品设计中如果有除罗汉加其他物件,这就要求作品的整体比例适当,空间安排恰当,整体协调和谐美观。所以,完美色彩的罗汉是很难看到的。

雕刻家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寿山石本身的形状和色泽,并构思主题意象,借用寿山石的自然形状、质地和颜色来决定雕刻的人或动物的姿势与形态,并且要保证石材消耗率最低,让作品更具艺术美感。

单独摆件的圆雕作品,因其造型大,所以对细节要求高,能够充分展现圆雕作品的独有魅力。在圆雕的众多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雕刻都会处理的极为细腻,特别是罗汉作品等题材,让人能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衣服则用线条和褶皱来体现,突出表现夸张的形体特征,体现石材的质感,使人与自然之美得到完美的展示。


寿山石雕刻题材在扩展,雕刻技巧也随之发展。在圆雕技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雕刻技法。在大型的人物群雕和动物群雕上,使圆雕更加精致、完美。圆雕可以说是寿山石雕中最古老的雕刻技法,也是运用极为常见的传统技法之一。虽然时间久远且传统,但并不意味着保守、守旧,虽然普通但不乏味枯燥。因此,圆雕作品十分考验寿山石雕刻家的艺术水平和技艺。

经典寿山石罗汉圆雕作品往往深受收藏家的追捧。例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懋介雕刻的笑狮罗汉及儒家、佛教、道教等人物作品,在这几年的拍卖会上都取得了不错的交易记录。这是寿山石圆雕作品的另一艺术价值体现。

寿山石罗汉题材圆雕发展到今天,有更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寿山石雕艺术不断汲取其他艺术形式,形成百家争鸣的景象,而罗汉题材圆雕传统的艺术形态在当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许多雕刻家继承了传统的圆雕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创造了自己的圆雕风格,充分展现了寿山石雕件的独特魅力,推动了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发展。


作者:郑国锋

[作者简介]郑国锋,1977年生,福建莆田仙游人。现为高级雕刻艺术师、闽派雕刻艺术大师、福建省雕刻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员。1992年随兄学艺,后拜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林飞为师。擅长罗汉、弥勒等人物雕刻,作品主题鲜明,活泼生动,刀法流畅,艺术感染力强。创作的罗汉题材寿山石雕作品超过1000尊,其罗汉题材作品在海峡两岸较具影响力。代表作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五牛图》等。《罗汉戏蟾》获2007年中国收藏家喜爱的艺术大师和精英金奖;《十八罗汉》获第三届海峡两岸雕刻艺术大赛最佳表现奖金奖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