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为什么艺术教育无法被替代了「替代教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不重视艺术教育,
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
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柏拉图
艺术应成为教育的基础。可以说,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准;不重视智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认知水平;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而不重视艺术教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在对 1999-2000 学年度与 2009-2010学年度的艺术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时,做过一个有 5 万多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结果让人意外:
毕业1-5 年的学生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 6-10 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 11-15 年的结论是“人际关系”,而毕业 16 年以上的则提出:艺术最有用。
我想,这里说的“有用”
并非是直接转换成物质的有用
而是被艺术浸染后
拥有的一种感知世界
和独立思考的的能力——
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
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实际上,
艺术从来不是艺术本身,
而是整个人生观。
认为艺术最有用的中国名人也不在少数——
马云在贵州大数据峰会上说过:“如果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学艺术,我可以保证,30年后孩子找不到工作。”
李开复也曾说过:“未来什么都有可能被代替,唯独艺术与娱乐不可能被代替。”
所以,在这些社会阅历丰富的成功人士眼里,艺术真的是让你“获得饭碗”的工具吗?
其实不然,艺术的价值在于,被艺术浸染后,拥有的一种感知世界之美、独立思考、并以创造力塑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艺术是创造的本源
康德曾经说过,艺术是神圣的,它比科学更高深,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学的范畴。
艺术思维侧重于直觉,具有跳跃性、非线性的特点,因此在很多发明创造的过程中,都会起到关键的链接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当“人转向艺术时,就进入了创造活动的实验室”。
艺术是物质世界里的精神食粮——
在这个纷扰的物质世界里,繁忙的生活节奏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艺术是精神食粮,是精神宣泄的重要方式,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让人在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中找到平衡,在物质世界中找到真我,这也是艺术教育所特有的精神救赎的功能。
艺术,能将人的生活方式由“物质化”向“艺术化”转变,懂得艺术的人,总能将人生过的诗意,将生活渲染得五颜六色。
开发智力,提升想象力
爱因斯坦、达芬奇、居里夫人等世纪伟人,都拥有发达的右脑。而学习吉他,是开发右脑的黄金途径。
智识教育强调的是逻辑的、理性的认知能力,更多在开发人的左脑;艺术教育则侧重于直觉的、感性的认知能力,更多在开发人的右脑。从脑科学角度来说,艺术协调着人的左右脑,使两者既保持相互的平衡,又在相互促进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此外,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想象力得到扩展、深化,而想象力是一切创造性事物的前提。
自律能力和自主选择能力的培养
不管是学习吉他还是其他乐器,哪怕是看似再简单的课程,都需要孩子每天的坚持练习。如果孩子不能巩固消化老师所讲的东西,后面的学习也会越发的吃力。在每天坚持练琴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一步步的控制自己,并且在专业机构老师的引导下,你看着枯燥的事情,在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
也许家长刚开始并不知道孩子喜欢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所以会一次试听许多的课程,但是总会发现有那么其中一个是孩子真正喜欢的。
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告诉孩子,一旦选择了就要学会坚持下去,就要学会负责。而如果家长不管什么都是直接给孩子安排好,不给他们选择的机会,只会不断地弱化主见和独立的意识。
通过艺术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经验结构,形成足够丰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沟通能力,因而,艺术教育也是对美感的唤醒——
很多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给予富足的物质条件,希望他们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
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富足的物质生活,也不是一个规划好的未来。孩子需要的是一盏灯,照亮远方的灯,一双眼,发现美的眼,一颗心,懂得活出自己的心。
而这些,只有艺术教育能给予。
美佳艺术教育
愿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课程,创设探索的机会
激发、挖掘、尊重、鼓励、支持
孩子纯真的智慧和想法
教书育人,我们会一直用心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