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带孩子去艺术馆的好处「去艺术馆的好处」

时间:2023-01-26 16:05:09 来源:育到你

大家好,带孩子去艺术馆的好处「去艺术馆的好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要给多带孩子去艺术馆、博物馆,认为这样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大有帮助。

但是很多父母认为自己艺术造诣不深,要么去了博物馆走马观花,要么就是网红打卡,带孩子去了之后能带给孩子的东西并不多,也不知道到底应该从何入手带孩子更好地进行游览。

其实,父母没有必要都成为美术馆课程的专家,但都需要了解一点体验式学习的方式。

孩子无论是哪种学习模式,体验是他们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体验式学习最大的意义是让孩子更加沉 浸在“学习”中。

父母也要创造条件,让孩子能够真正在艺术馆里获得真实的体验。

下面就给父母提供一个简单模式,告诉大家如何带孩子更好地进行博物馆一日游。

第一步:为什么要去艺术馆?用寻宝游戏为孩子建立兴趣

父母首先要想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去博物馆?为什么要去看展览?和孩子最近感兴趣和话题有什么关系?《冰雪奇缘》还是别的内容?可不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事开始,成为他主动参与和期待的一次家庭活动?

所以在在去博物馆或者看某个特定的画展前,父母要让孩子对即将要去的那个地方产生兴趣。

对于6岁以下的宝贝家长可以先打印一份地图,里面有家和即将要去的博物馆的位置,可以和孩子先找到这两个位置,然后一起做一设计路线的游戏;家长可以根据展览主题,和孩子一起 编撰一个主题故事,可以是探险主题、寻宝主题等。

一起设计游览路线图

而6岁以上的宝贝,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找找相关的资料、背景, 做点“案头”的准备,让看展效果更好。

而且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带孩子去看展的数量未必需要那么多,最好是系统地有主题地去看,和孩子一起做系统性的学习。一年看两三个展览就行, 不用匆匆忙忙地赶热点,能消化最重要,很像一个“精读”的过程。

第二步:进入艺术馆多和孩子互动,学会提三类问题孩子收获大

在博物馆游览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制定“任务”,难度最好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高了,孩子就只 能看着妈妈玩儿;低了,没挑战,也没劲。根据进展的情况,任务可以升级,也可以设定一定的奖励。

艺术教育和自然教育的“现场感”都要,至少要先走进艺术, 置身在这样的环境里。虽然很多的作品图片都可以在网上看到,但只有置身现场才有合适的氛围,也可能有不同的发现。

在观看展览的过程里,虽然孩子可能好像记不住什么,但是这个经历对他来说很重要,这个体验会留在孩子的记忆里,未来有合适的契机,会和这个记忆联系起来。

上孩子感兴趣的看展活动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一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展品身 上。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去观察展品,让孩子自身与展品互动起来。

孩子的任务根据具体的展览以及孩子的年龄设定,可以充分利用展厅的地图、手册,并且带好适合携带的笔和纸张。

在和孩子看展的过程中,来自家长的引导很重要,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站在一幅画前,你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和孩子产生互动,以波提切利的《春》为例:

波提切利的《春》

1、感官类问题

打开五感的问题,欣赏一幅画时,我们不仅仅只是用眼睛去体验式的问题,还可以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整个身体去感受,

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上有什么?)你听到了什么?(画面中有鸟,你听到鸟叫了吗?画面上有风,你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了吗?)你闻到了什么?(地上有很多种不同的花,你能数一数有多少种不同的花吗?你闻到花香了吗?是什么味道的呢?)你感觉到了什么?(你觉得光脚站在草地上是什么感觉呢?那些透明的衣服摸起来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2、跨学科问题

其实艺术与各个学科都是相互贯通的,跨学科的概念也是卢浮宫十分提倡的。卢浮宫就有很多来自于医学、数学和化工等专业的讲解志愿者。换个角度看艺术作品,你和孩子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艺术作品中的数学课:你找出画面中的对称吗?艺术作品中的体育课:你可以模仿图中的人物动作吗?(这时,家长记得拍照留念。看雕塑展时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艺术作品中的自然课:仔细观察画面下方的花朵,你能说出几个名字呢?画面中的人物是在哪个季节呢?

3、艺术类问题

关于艺术品的问题,家长在提问时要尽量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审美、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表现。

但重要的是,即便没有任何艺术背景,也可以仅仅打开五感或者从自己的兴趣和孩子的兴趣及生活角度来提问。

A.审美

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中直线多还是曲线更多?色彩是丰富的还是单一的?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B.艺术史

谁创作的?什么时候创作的?为谁创作(了解画面内容后揣摩艺术家创作时的动机)?这件艺术品和这个艺术家其他作品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和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呢?

C.艺术批评

如果有的话,这件艺术品传递了什么信息,代表什么意思呢?(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画面进行细致观察)你喜欢这件艺术品吗?为什么?可以事先和孩子共同确定“表达你的态度”的手势,比如用韩式爱心代表喜欢,用摸下巴代表一般,用双手交叉表示不喜欢这件艺术品中最有趣的是什么?它让你想到了什么?

D.艺术表现

怎么做的?艺术家用了什么(媒介、工具、技术、组织方式)体验品质如何?什么风格?第三步:用这三种方式让孩子表达观后感,艺术参观不再走马观花

参观后的及时创作是一个很好的观后互动,让不爱语言表达的孩子把自己的感受通过画面表达。

但不是每一个展览都合孩子去临摹和创作的,采用更多的手段让孩子对展览本身做出回忆才更重要。

1、利用朋友圈,完成反馈交流

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沟通他的创作及发现,对小孩子其实未必一定用语言,拍照发朋友圈,然后将朋友们的反馈告诉孩子其实也是个方法。

比如发一组“喜欢”的作品,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同理,再发一组“不喜欢”到朋友圈,同样听听大家的反馈记得给孩子读这些反馈,就好像模拟交流一下,这也是让对话延续下去的方式。

另外约上一两家好朋友一起去美术馆,同龄的小朋友在一起,效果会更好。

2、让孩子拍照,制作参观手帐

父母还可以收集美术馆的宣传单页,多拍一些照片,并让孩子掌握相机的主动权,回家后,有可能的话把照片洗出来。

挑一个下午和孩子制作一个家庭参观手账,通过宣传单页和照片回忆参观场景,创造和孩子共有的情感记忆。

游览后一起制作家庭参观手账

在艺术公共教育还不那么发达的现在,家长就稍微多做一点点吧。多实践几次,你也许就会成为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专家了

3、学习艺术词汇

爸爸、妈妈在带孩子去看展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去拓展孩子谈论艺术的词汇,但是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A.鼓励儿童首先用自己的语言评论艺术作品

这样可以让儿童平等地分享对艺术的感受。儿童先说出自

己的观察感受,家长可以在儿童的引领下,简要介绍艺术家故事。家长也可以提出一些有意思的疑问。

B.在情境中介绍词汇

当儿童用新词来描述自己的直接经验时,更喜欢用这样的新词,比如质地、雕刻版画、对称等。

C.运用正确、合适的词汇,制作一张主题参观艺术词汇表

针对你和孩子即将去看的展览,设计一张可能会用到的艺术词汇表。

如抽象派、印象派。线条、轮廓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