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论述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美学人生境界」

时间:2023-02-03 08:53:08 来源:张不才读书

大家好,论述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美学人生境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一篇近于读书笔记的文章。

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最高的人生境界是一种审美的境界。这句话太值得玩味了。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但也可以很复杂。

美是能引起人产生美感的所有事物。而复杂地讲,则可以从哲学的层面,深入细致地讨论了。

审美意识,恐怕是人类诞生开始,就有了吧?而把美学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则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审美一直存在,但美学则是近代的事。


但我们也可以把古代的审美思想,称为美学思想。研究美学史,等于是从另一个视角去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能看到很多以前不曾看见的细节。

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01,先秦阶段,是中国古代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阶段。

先秦就是指秦代之前的历史阶段。也就是距今2200年再往前推。这里所说的黄金阶段,主要指以老子、孔子、庄子为代表的美学思想。


老子的美学思想是什么?“道”、“气”、“有”、“无”、“虚”、“实”、“自然”等。中国古典美学的元气论、意象说、意境说、审美心胸等,都是从老子的思想中来的。元气论是说元气是万事万物的根源。意象论指的是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的结合。意境论就是营造一种美的精神领域。审美心胸则是指一个人在审美时具有的主观精神状态。

孔子对应的是儒家美学,强调实用,与社会生活结合,孔子说“诗可以兴”,是说诗可以引起人的精神生活和联想,这其实是一种美育思想。孔子在解释《周易》时还提出了“生生之谓易”的概念,这是说生生不息和循环往复,是生命的规律和本源,这是一种生命美学思想。


到了庄子,他向往一种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一种超功利、超逻辑的逍遥游的境界,庄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0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的美学概念如“气”、“妙”、“意象”等,还有“风骨”地提出,魏晋风骨是很有名的,这一批作者,他们在文学上秉承现实主义创作传统,既书写社会动荡变迁中的民生疾苦,又咏怀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情感慷慨,语言刚健。

至唐到五代及后来的宋元时期,禅宗独立于儒道两家之间,脱颖而出,也在美学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禅宗认为“心物无二”,心即物,物即心,审美世界就是你在你的瞬间直觉中,生成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显现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的真实世界。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后来王阳明心外无物的理念的影子。可见任何一种思想,都是借鉴前人的经验,演化而来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也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一朵花,如果不被人看见,也就没有欣赏它的主体了,因为有了人,有了欣赏的人,才有了美的慨叹。单独的美,不被欣赏的美,是不存在的,这似乎也有道理,但又似乎有些绝对,看你怎么看了。

03,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的第三个黄金时期。

清代的王夫之,他并不认同心外无物,他还是强调美存在于宇宙之间,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情与景,意与象,景生情,情生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创作的过程,要“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情景要交融,这种认识与心外无物还是有区别的,是一种更唯物的看法。之后的王国维,其文学美学思想,深受王夫之的启发。


清代的诗歌、小说、戏剧、绘画等领域的作家、画家等,都对美学理论颇多研究,并形成自己的体系,清代是对古典美学的一个总结性时代。

再回到开头的那句话,审美的境界,是最高的人生境界。人作为一个生物体,在审美时,才是最无功利心,最无目的性,内心最纯正放松的一个状态,也是最充满趣味的一个状态。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曾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档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而天地境界,其实就是万物一体,超越“自我”的审美境界。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