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于希宁玉兰图
大家好,四川渠县文化「汇聚企业文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李昊原
渠江,是长江支流嘉陵江左岸最大支流,也称渠河,古称“潜水”,又名岩渠水,两晋时称巴江、巴水,宋以后定名为渠江。《水经》记载:“潜水出巴郡宕渠县,南入(长)江”,《汉志》亦记:巴郡宕渠县“潜水西南入江”。因“潜水”纵贯宕渠县境,此后即称为渠江或渠河。渠江发源于四川南江县关坝乡大坝林场,流经四川省、重庆市,于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街道汇于嘉陵江。四川省内渠江干流流经巴中市、达州市、广安市,于岳池县罗渡镇出境进入重庆市合川区,其中四川境内干流长602km,流域面积34020km2,其主要支流有神潭河、恩阳河、通江、州河、流江河等,传统以巴河为正源。
巴文化之发源地
渠江水系,从渠县三汇古镇溯源,由叶脉似的两条河流构成,一条是巴中境内的巴河,另一条是达州境内的州河,都是从大巴山深处涌流而来,在三汇交汇成渠江。三汇,是整个川东北达州、巴中渠江水系的“霸水口”之地。渠江作为该水系的主干,流经渠县、广安,在合川境内汇入西边流来的嘉陵江,最终流到重庆,汇入母亲河长江。
巴河是巴中的母亲河,发源于巴中南江的大巴山麓冒尖山,流经巴中、平昌、达州,全长 350 公里。从巴文化地域的角度来看,巴地西边以涪江流域为界与蜀地相邻,北边到了陕南地区,东边到了三峡地区,南边到了鄂渝黔交界地带,包括遵义等贵州省北部。在这片地跨数省市的辽阔地域内,巴中所在的嘉陵江流域、渠江流域恰好位于这个广阔区域的腹心地带、中心地带。
巴地的地域范围在历史上是动态的、是不断变化的,特别是东周以后,楚国强大起来以后就把巴人逼进了四川盆地,到了战国时代,楚文化进一步西进,《华阳国志》有记载:“江州以东,其人半楚”。江州就是现在的重庆,指当时重庆主城区以东的地方包括长江三峡,居民中一半都是楚人。从达州沿着渠江和嘉陵江往上走,特别是其中游以上,却很难看到楚文化的遗存,也就表明这一带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巴族和巴文化。
有文献明确记载,东汉末年刘璋把巴分成了三巴,即巴郡、永宁郡、固陵郡。巴郡是指现在的阆中、巴中一带。永宁郡是指现在重庆这一带。固陵郡往东走,是指长江三峡周边,后来也称巴东郡。为什么刘璋当时把巴一分为三变成三巴的时候,要把阆中、巴中这一代巴郡?这就是因为这一带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巴文化。
巴文化同汉文化的交融
在古代,渠江流域的广袤大地上活跃着一个古老的族群——巴人,秦汉时期叫“賨人”或“板楯蛮”。他们不仅创造和发展了渠江流域的农耕文明,而且多次登上中原汉民族的历史舞台,为汉民族的“光辉历程”锦上添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逸闻故事,而后又像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一样神秘地消失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渠县境内发现了一系列零散的文物,有矢、剑、戈、罍等不同种类,经鉴定大都是殷商时期的文物,因此,这个地方被划入了文物考察的范围。但直到200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才对该地进行系统性地发掘。2019年7月3日,渠江流域先秦文化遗址考古调查启动仪式暨协调会召开。此次考古调查,一是对达州市境内的州河、渠江、巴河等干流区域开展拉网式考古调查,找出更多的先秦时期巴文化遗址,为“巴人故里”达州巴文化高地建设提供确切的考古实物资料和史料支撑;二是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的先秦时期文化的遗址和文物点进行确认和价值评估。
渠县城坝遗址,是秦灭巴蜀之后建立的宕渠郡的治所。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遗址中不断出土的文物记录着这一段漫长的历史。2018年10月,城坝遗址发掘获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奖一等奖。这是我国考古界最高的奖项,也是西南地区第一次获“田野考古奖”一等奖。
根据现有资料,渠县最早的土著是板楯蛮,也称賨人。称“板楯蛮”是因其作战时,手持弓弩,以木板为楯(即木制盾牌,以土漆制过,质地坚韧,又称彭排)进行攻击与防御。胡三省在《通鉴释文辩误》中说:“余按楯,音食尹翻,……板楯蛮以木板为楯,故名。”古文献中,最早提及“賨”这个名称的是西汉扬雄,他在《蜀都赋》中提到:“东有巴賨,绵亘百濮。”东汉许慎也在《说文》中说:“賨,南蛮赋也。”“賨”是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所缴的税赋之称,税钱称为賨钱。《晋书·李特载记》写道:“巴人称寅为赋,因谓之賨人焉。”
今天的土家族很可能就是板楯蛮之后。板楯蛮血性勇武,喜歌乐舞、聚族而居,质直好义、土风敦厚,兵民合一、善于弩射、慓悍骁勇、英勇善战。在武王伐纣、楚汉相争时,賨人帮助过中原政权进行夺权,在天下一统的进程中立下不朽之功。賨人的文化、艺术也流入中原地区:刘邦将巴渝舞带入宫廷,成为宫廷舞蹈;本为賨人民歌的竹枝歌,经刘禹锡改造后,成为文人竹枝词。
从远古走来的渠江
曾在任通州(今达州)司马的元稹写道:“忽到沣西总回去,一身骑马向通州。”州河,起源于达州宣汉县大巴山南麓,流经达州市通川区、达川区,全长108公里。据《宣汉志》记载:州河在汉、隋时期称不曹水、徐曹水,唐代称东关水,宋朝名为大江、巴渠江、宕渠江,明、清时期叫作下蒲江、通川江,民国初年称渠河。州河自宣汉县城南蜿蜒西流,过通川区、达川区,在渠县三汇镇与巴河相汇注入渠江,流程108公里。
渠江是红色之河,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带。“人民志气唤醒州河,烈士鲜血染红巴山。”宣汉,是川东游击军和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所在地。这里,走出了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的王维舟,诞生了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创立了川东第一个革命武装队伍。当时,宣汉有人口45万,10万余人参加革命,其中5万余人参加红军,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一县成军”的奇迹。15岁的邓小平自广安东门码头顺渠江下重庆而投身革命。宣汉一县成军,打响了“宣达战役”“营渠战役”。这里建立过全国第二大苏区,华蓥山游击队声名远播,红色传奇在这里发生和传扬。如今,邓小平故居、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和华蓥山游击队遗址等被列入全国重点打造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走在渠江流域,从上游的秦巴山区深谷到川东平行岭谷,从涓涓细流到壮阔大江,红色是这条大河最动人的底色。
渠江是生态之河,养育了一方水土,也曾是长江上游最凶猛的水患之一。时至今日,各地仍在探究与渠江和谐相处的路径。以达州市为例,发源于大竹县的铜钵河全长68公里,大部分在该县境内,是渠江的支流和嘉陵江的上游。党的十九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提出了更高要求。达州市在全境流域推行河长制,全面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对火电、水泥、化工等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全覆盖在线监测。四川全省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全流域视作“一盘棋”。渠江防指制定了防汛会商、汛情传递、防洪调度制度,建立起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三地互通预警信息,共享当地实际雨情、水情等情报,实现了应急联通、联动排危。
渠江也是丰沛之河,拥有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罗家坝遗址,米仓古道、荔枝古道等古蜀道,南龛石窟、百里峡、真佛山、八台山、渠县龙潭、石桥古镇、凤凰山等丰富旅游资源。
一条河流,总会为流经的地域赋予象征伟大母爱的光辉。从远古蛮荒年代逶迤而来,州河一路见证了这块土地的兴衰演变、岁月沧桑,也哺育和滋养了这块土地的厚重人文、绚丽风姿。厚重的人类历史文明结晶同丰实的自然山水风光相结合,在宣汉427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罗棋布:前河的百里长峡风光,中河的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遍布流域的红色火种,以及蕴藏量巨大的天然气能源,都不肯停歇地涌动着,绽放出顽强的生命力,成为这片土地生命葳蕤的完美象征。
如此,方能不负这条孕育了巴文化的生命之河、大美之河。
(作者李昊原系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