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工业茶的危害「揭秘茶叶造假方法你了解多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几百年前茶叶是英国人的座上宾,但因为价格高昂,有不法商贩收集被人喝过的茶叶,用羊粪球和化学染剂重新染色后再卖出,被揭露时连皇室都大为震惊!
英国人作为一个不懂茶的外行,都能想到这么恶毒又狡猾的造假手法,而茶市场最火爆也是造假最猖獗的国内,造假手法更是罄竹难书,颠覆认知!
危害指数:★★★★★
鉴定难度:★★☆☆☆
2005年06月27日,祁门县工商局查处一起绿茶中掺入“滑石粉”的案件。
2011年01月18日 ,松溪工商局查获20吨违法添加滑石粉的绿茶。
以上这些案件不是个例,绿茶里加入滑石粉,早已是某些茶厂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而滑石粉对人体的危害,远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滑石粉,无臭无味,掺进绿茶里,不仅可以增加重量,还可以遮盖住发黑的叶底,能使劣质茶叶光彩耀人,品相直逼价位过万的高端绿茶。
但滑石粉是一种化工原料,进入人体后,会造成口腔溃烂,与烈性致癌物石棉密切相关,早在17年就登上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三级致癌物清单!
好在这种危害极大的假茶,和正品有着很直观的差别。在泡好后观察茶汤,如果发现茶汤异常浑浊,且经久不散,就要小心滑石粉的风险了!
绿茶:色素染色危害指数:★★★★★
鉴定难度:★★★☆☆
绿茶作为饮用人群最多的一种茶,一直是造假的重灾区,而向劣质绿茶中添加大量工业色素,就是黑心茶商们的惯用伎俩。
陆离隔壁家的老李就曾上过这种当,有一天他神神秘秘地拿出手机,指着屏幕上品相完美的绿茶问我,这茶能买吗?
我一看这就是渲染出来的假图,再看售价只要9.9一斤,就劝他别买这种便宜茶。老李点了点头走了,谁知道过了两天,又拿着一包茶兴奋地来找我问到:你看这茶多好看啊!
我定睛一看,心里咯噔了一声,因为老李绝不是捡漏了,而是遇上了绿茶造假中最常见,危害也最大的色素茶!
我们都知道绿茶的杀青工序,为的就是破坏茶叶中的多酚类氧化酶物质,使茶不容易被空气氧化,能保持原有的色泽。
但杀青对绿茶品质的要求很高,有些品质一般的绿茶,在杀青后就很难再保持原有的色泽,也卖不出好价钱,为了牟利,色素增色法的造假手法就应运而生了。
为了减低造假成本,不法分子最常用的是铅铬绿,这是一种臭名昭著的工业用化学染剂,进入人体后,会对各类脏器和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损伤!
因为铅铬绿染色法的性质极其恶劣,危害极其严重,在19年的5月13日,国家市监总局就发布《茶叶中铅铬绿的测定》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公告,对市面上的染色茶进行严厉打击!
而色素染色的造假手法,在六大茶类中其实都屡见不鲜,而我们也有着对应的鉴别方法,那就是一看二滴三揉擦。
目前的染色造假,是将整片茶叶都浸没在化学染剂里,这势必会造成茶毫也沾染上色素,因此第一个关键点就是仔细观察绿茶上的茶毫,白色为正,绿色为假。
而第二种方式需要动手操作,在手上沾点水后,轻轻地揉擦一下茶叶,观察手上有没有色痕,当然也可以直接冲泡一探究竟,茶汤均匀为真,茶汤分层为假。
之前还有一位老前辈教了我白纸检验法,这里陆离也分享给大家:用筷子或吸管沾上泡好的茶汤,再将其滴在白纸上,重复3次后耐心等待,出现色块为假。
而以上这三种检测法,其实都算是土办法,如果真的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可以参考国家发布的《茶叶中美术绿(铅铬绿)的测定BJS 201910》文件。
选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HPLC-ICP/MS)或离子色谱法(IC法)等科学方法,根据茶样中铬酸铅多少,测量茶叶中铅铬绿含量。
危害指数:★★★★☆
鉴定难度:★★★☆☆
安溪奇茗铁观音,花香醉人果香浓。很多喜爱青茶的茶友,都愿意为了一泡花果香气浓郁,清爽细腻的极品铁观音一掷千金,而专骗有钱人的香精茶,就悄然出现了。
香精茶可以说是造假手法里水最深的一种,这是因为现代制香产业本就发展地十分成熟,从有着“液体黄金”之称的名贵香水,到路边小摊炒菜偷偷加的“一滴香”,都可以算制香产业的范畴。
虽然香精种类繁多,但只要是在茶叶上施加香精,那股只集中于一点的香气,就会显得不太自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还有更厉害的造假手法。
一些不法商贩会更近一步,先人为制造一个放满挥发性香精的暗室,充分利用茶叶自身极强的吸附性,把茶叶放进去沾染香气,这种造假手法的检测难度很大。
有茶友看到这里,可能会后怕地直冒冷汗,觉得身边的茶叶都是假茶,但不用太过担心,不管是再能瞒天过海的手法,都无法改变假茶的本质,都有对应的鉴别方法!
鉴别香精茶的方法很简单,一直嗅!正品茶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而香精茶虽然也很香,但会有刻意的感觉,而且只能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多闻几次,就能发现端详。
但单靠嗅来识别香精茶,需要鉴别者本身的饮茶经验丰富,才能准确把握到那一丝不自然,因此还有很简单直接的冲泡鉴别法。
好茶不怕泡,劣茶多三泡。正品茶的香气需要在80℃以上的热水才能逐渐焕发,而市面上的大部分香精茶,用40℃的温水一冲就露馅了。
香精茶为了控制成本,一般都只舍得用比较便宜的脂溶性固体香精,这会导致茶汤浑浊,汤面上有时还会飘着一层薄薄的油脂。
此外,香精茶的香气是外在物质赋予的,这种茶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持久,和上面的糖炒茶一样,不超过3泡就会香气散尽,假茶属性暴露无遗。
危害指数:★★☆☆☆
鉴定难度:★★★☆☆
如果问茶叶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陆离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先苦后甜!茶性本苦,苦后回甘的特性,同样是很多老茶友酷爱饮茶的主因之一。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不法商人别出心裁地创造了糖炒增甜法,这种造假手段在红茶和黄茶中最常见,经过糖炒的劣质茶,回甘特好,品相也提高不少。
而且相较于前两种一泡就露馅的色素和滑石粉造假,糖炒增甜法不仅不怕泡,而且还不怕人试饮,这导致这两年的糖炒茶市场,越来越有滥觞的势头。
你以为自己喝的是茶汤,但其实就是一杯糖水,这种帽子戏法般的作假虽然很缺德,但和前两种催命造假法相比,颇有人畜无害的感觉,
辨别糖炒茶的办法也很简单,上手感受一下就能分辨地七七八八,因为挂了一层糖色,所以茶叶非常脆,一掰就断为假,延展性和弹性良好的为真。
没有洁癖的茶友,也可以拿起一根茶叶放进嘴里尝一尝,正品茶都是泡好后的茶汤才有回甘,而糖炒茶连干茶都是甜的,自然也就露馅了。
但卖糖炒茶的小贩当然也知道这点,因此一般不会给你上下其手的机会,所以就要祭出另一种办法——多泡多喝。
直到现在,陆离还记得几年前在一个小茶馆里,偶然喝到的糖炒茶滋味:第一泡回甘惊为天人,第二泡回甘良好,但第三泡就没味了,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总之,一分价钱一分货,买的是几十块一斤的茶,还要求回甘极佳的茶友,要尤其小心这种专骗贪心人的糖炒茶。
危害指数:★★★★★
鉴定难度:★★★★☆
白茶界有一句火遍大江南北的俗语: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这种珍贵的属性,造成了老白茶的火爆市场,但相对的,奸商已经快把白茶做旧玩出花了!
这其中危害最大的,当属用渥堆发酵的手法催化白茶。可能有茶友会感到奇怪,渥堆发酵不是普洱熟茶的专利吗?怎么用到白茶身上了。
这主要是因为渥堆发酵的强催化性,可以通过高温高湿的发酵环境,使白茶快速变老,达成人为做旧的目的。
但需要说明的是,渥堆发酵只对普洱茶有正面效果,也只适用于普洱茶,而用在白茶身上,不仅会使茶叶内含物质丧失殆尽,有害物质也会大量析出,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说到渥堆发酵,陆离就会想到普洱茶,作为一个入行普洱茶界十多年的老茶人,鉴定普洱茶已经成为了陆离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关于普洱茶的造假手法,陆离在之前的一篇专题文章中,为茶友们介绍了假冒老茶,假冒原料,假冒纯料等七大类造假手法及鉴定手段,感兴趣的茶友可以移步观看。
全部取材自真实受骗经历!普洱茶的7大造假手法
危害指数:★★★★☆
鉴定难度:★★★★☆
白茶的年份老不老,外观和颜色是最直观的体现,这也是很多茶友判断年份的主要依据,但火烤这种造假手段,可以是正好打中了这种年份判断法的七寸。
白茶如果被高温烘烤过,外观会很像那么回事。但高温烘烤会极大的破坏茶叶里的活性酶等内含物质,使白茶丧失后期转化的可能,直接报废!
好在使用烘烤手法的假白茶,带有很明显的烟火气,手法低劣的还会有焦糊味,因此从鉴别难度上看,这种烘烤造假法不算高明。
而由于白茶的做旧手法种类较大,陆离也通过向白茶界前辈寻求建议,和自行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整理出了白茶鉴别法大全,码字不易,希望能得到茶友们的支持。
针对外旧内新的拼配式做旧法,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叶底辨别。正品老白茶的叶底十分匀称自然,而做旧的白茶叶底,花色会比较斑杂。
针对人为揉捻的催熟式做旧法,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茶汤辨别。正品老白茶都是不炒不揉,自然呈现的。
因此汤色上会从黄到红,呈现出淡黄、浅黄、橙黄、橙红、直至酒红色的由浅及深的特点。
而由于揉捻会使白茶的内含物质充分析出,因此做旧过的的白茶,反而是头几泡的颜色最深,到后来会越来越浅,这点和正品正好相反。
此外,随着工艺进步,近几年白茶的压制成饼逐渐普及,因此网络上那些动辄十年以上的老白茶饼,因为时间对不上,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为假货了。
这时有茶友可能就要较真了,万一我这是陈化几十年的散放老白茶,去年才找厂家压的饼呢?放心,且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微乎其微,就算真有卖家也会拿出证据的。
最后,在询问鉴别方式时,有一位白茶界的鉴定高手告诉陆离,他之前遇到过一饼汤色和叶底,都能做出七八份相似的假茶,差点栽了跟头。
发现问题后他也不敢夸大,叫上三五老茶友一起鉴别才识破真假。而当时他们是因为没有岁月所赐予的药香与荷香,才确认是假茶的。
鉴定后这位前辈还花高价买入了这饼假茶,放在自己的茶室里,以时刻提醒自己这一次的鉴定失误。
“每一次鉴定,都不能仗着经验鲁莽行事,而是需要动用毕生所学,为茶友们尽力尽力地鉴别。”前辈的这句话,也是陆离想要传达给茶友们的心声。
“江浙等处以柳叶作茶,好在柳叶无害于人……竟与新茶无二……用花青取其色有青艳;用柏校汁取其味清香;用青负肚漂云腥臭,取其味苦。”
——清代《镜花缘》
“鬻伪茶一斤,杖一百,二十斤以上腰斩弃市”——太平兴国四年禁令
“凡买卖假茶,一律便按律科罪。”——明代《明会典》
茶叶造假自古就有,在以后也会一直持续下去,而陆离始终认为,茶是文化,也是饮品,没有安全保障,任何茶道、茶艺都是空中楼阁。茶品安全,就是一切的基础,
而保证消费者的品饮安全,需要国家加大执法力度,需要茶企发展防伪技术,更需要正在看这篇文章的茶友,从自身做起,不贪小便宜,在正规渠道购茶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