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大家好,这世界上有俄罗斯方块「万物皆可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万物皆可俄罗斯方块,灵感源自于万物。
本文转载自:NOWNESS现在ID:NOWNESS_OFFICIAL作者:忠定公编辑:捌条一个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简单游戏,沉淀成几代人的方块美学。
近年手游纷繁,大众不断追逐着新兴的引爆点,可谓是一代新人胜旧人。在这追逐流量的群雄乱战中,俄罗斯方块却异军突起,推出了带有“吃鸡”特色的玩法。《俄罗斯方块99》是任天堂Switch平台在 2019 年发布的一款联机消除游戏,最多支持99名玩家同时在在线。玩家除了消除自己屏幕上的方块,还可以用多余的方块给其他人的战局制造垃圾。
在一片乱战之中,如何避免被其他人集中攻击,并“苟活”到最后从而成功吃鸡,就成了一个异常刺激的策略挑战。被有玩家就说,《俄罗斯方块99》的刺激程度堪称“史上第一吃鸡模拟器”。
作为一个积累消除的小游戏,俄罗斯方块最早的玩法机制,现在看来连简陋都算不上,但它在出现30年多后还是有无数人为其疯狂,并不断为其推陈出新,甚至发展出了其独特的方块美学,在其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玄妙。
01 因为无聊而被发明的俄罗斯方块
1984年,前苏联电脑工程师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在空闲时间,花7天编写了一个组合消除游戏。因为主体由4个方格组成,而他又酷爱网球,就把希腊语中的“4”(tetra)和英语的“网球”(tennis)结合在一起,创造了“tetris”一词。
俄罗斯方块之父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
当年中国引进这款游戏时,一直在纠结“tetris”这个词该怎么翻译,如果直译的话可能要叫做“像网球一样有趣的四格骨牌游戏”。恰巧当时这款游戏的宣传语是“From Russia with Love”(来自俄罗斯的爱),就干脆直接称呼它为“俄罗斯方块”。
帕基特诺夫和儿子
在面世之后,这款简单却蕴含着无限变化的游戏风行世界30余年,打破了9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共有超过30亿人玩过。这一令人震撼的数字让它成为了游戏史上,以及流行文化史一块永远无法忽略的里程碑。
02 “真的停不下来”
为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会如此受欢迎?仅仅是因为它在游戏行业异常匮乏的年代出现,从而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吗?恐怕并不是。玩过俄罗斯方块的人都明白,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嗑瓜子一样,一旦开始就会像上瘾一样难以停下来,绞尽脑汁只想填满空缺的地方。
这就是“蔡格尼克效应”,人们对于未完成的事情总是耿耿于怀,欲罢不能。游戏屏幕上那些尚未填满的空格就像一根羽毛,不断的挠拨你的心绪。一旦消除成功,就会产生莫大的快感,这种焦虑和快感不断交替的感觉就促使着你无休止的继续下去。
| A N O M A L I E N |
上瘾的本能,成了俄罗斯方块成功的秘诀。而这些极为规整的方块,在内心深处也激发了人们对于规则性的喜爱,这也就打开了俄罗斯方块走向现代艺术的大门。
03 用俄罗斯方块搭座房子
标准化尺寸,在统一规格中通过各种搭配谋求更多变化,俄罗斯方块的元素天生的契合了现代建筑设计的特点,从而被无数设计师和艺术家采用,推出了众多经典作品。
Eighteen Art Installation by Ketan Jawdekar
2008年,日本设计师迫庆一郎在北京设计了以俄罗斯方块为灵感的现代建筑群“北京冲击”。在建筑的形式和设计方法上,很容易看到俄罗斯方块的印记。
“北京冲击”同这组建筑的名字确实很贴切。黑白交替,盒子错位,在视觉上营造了强烈的反差感和高低起伏的建筑轮廓。虽然每次看到这组建筑,都会让人有强烈的欲望想把它推整齐然后消除得分,或许就是这种欲望,使它成为了“俄罗斯方块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
建筑:北京冲击
还有手笔更大的。设计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和北京 “鸟巢”的建筑师搭档 Jacques Herzog 和 Pierre de Meuron,2017 年在纽约市搭造的 56 Leonard Street,同样也用了这种特殊的风格:设计者用了上百个玻璃“方块”,建造了一座错位立体结构的玻璃摩天大楼。远远看过去既像俄罗斯方块,又像叠叠乐,仿佛是游戏世界才会出现的奇妙建筑。
56 Leonard Street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建筑都在实践着俄罗斯方块独特的艺术美感。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国际建筑和规划公司(RTKL)联合设计的中国科技馆新馆;欧菲斯事务所(Ofis)在斯洛文尼亚兴建的“俄罗斯方块公寓”(Tertris Apartments),里约热内卢的巴西石油大厦(Petrobras Headquarters),泰国曼谷的著名地标 MahaNakhon 大楼,荷兰希尔弗瑟姆一家房地产公司 De Alliantie 的总部,都是直接利用了俄罗斯方块的元素。
Impossible architecture by filip dujardin
Tertris Apartments
De Alliantie 的总部
“韵律体现了重复出现的基本意图,使之成为组合建筑空间和形式的一种手段。几乎所有类型的建筑都含有本质上可以重复的元素。” Francis D.K. Ching《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Architecture of the Soviets
Celebrating Soviet Architecture
重复,是建筑师必须面对的难题,而俄罗斯方块正是在无聊的重复中寻求无限的可能。通过对建筑构件的错位和变换,打破大面积上的无聊与沉重,从而凸显出建筑的风格。俄罗斯方块的风格似乎天生的适合在重复无聊中寻找节奏和秩序的韵律美。
04 用俄罗斯方块搞搞艺术
俄罗斯方块似乎隐喻着一种艺术公理,无数人都可以从这条公理出发,证明出各取所需的纷繁推论。
摄影师Mariyan Atanasov有一组解构住宅建筑的摄影作品《Urban Tetris》,取景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将传统古板的日常住宅进行拆分,创造出一系列极具趣味的极简主义摄影作品。曾有人这么评论这组作品:“我在这种上世纪的无聊公寓里住了近40年,它们无聊且丑陋,但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是我忽略了能看到的美好。”
Urban Tetris
装置艺术在这方面展现的更加直接。瑞典艺术家 Michael Johansson 基于俄罗斯方块的特点,将柜子、冰箱、书本、电视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紧紧的塞到一起,拼出了一个人紧密却并不无聊的生活。
Real Life Tetris by Michael Johansson
动画师兼知名 Youtube 博主“C4D4U”,则在自己的动画模拟视频中,把俄罗斯方块做成了有点萌的网红风格:ta在这几年,陆续制作了二十多个不同版本的俄罗斯方块小视频,包括果冻版、毛绒版、模拟太空重力版、和屋版等等,再配上无厘头的音乐,一个一个看过去,甚至比自己上手玩更有解压治愈功效。
By C4D4U
在音乐界,其实也有跟俄罗斯方块概念很接近的作品,甚至比游戏本身出现得更早一点儿:大名鼎鼎的 Pink Floyd 乐队的代表作《迷墙》,在 1982 年上映了同名音乐电影,这部电影的两张海报,画面都是“一堵墙在中间开了个很像俄罗斯方块的缺口”,其中一张露出了嚎叫的人脸,另一张则露出了奇异的建筑与夜空。
迷墙 Pink Floyd The Wall (1982)海报
专辑里还有一首歌叫做《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歌词里反复吟唱着,“All in all, you’re just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整个专辑和电影的基调都是在隐喻,人就跟墙上的一块砖一样。
《迷墙》Pink Ford The Wall (1982)
仿佛跟未来那款风靡世界的游戏形成了隐隐的呼应:人们总是痴迷于控制屏幕里的方块,但人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俄罗斯方块呢?
#Tetris Challenge#消防队
#Tetris Challenge#荷兰航空公司
不得不承认,人生有时候确实像这些方块一样,没有自由又百无聊赖,但总有人会在单调的灰暗中挤出些意趣。就像三十多年前的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他本来只是在无聊的日常中创造了一个更加无聊的“砖块”,但这个小游戏,却让全世界的人体验到了简单中的快乐。
在万物纷繁的当下世代,众多的造型、色彩、音律都在不断的牵扯着大众流行文化。谁也不会想到,俄罗斯方块,一个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简单游戏,会以其无聊的造型和简单的玩法,在之后的日子里爆发出如此强盛的生命力,沉淀成一代人的流行美学。